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阳春百花发,鼠姑擅盛名。


今春雨水迟,三月方含英。


嫣然倚东风,解语真倾城。

薄暝欺帘阁。
听到桑阴姑恶。
柳花吹作雪、起还落。

匆匆禊兰过了,恼天涯倦旅。
碧桃谢、千点残霞,半逐溪水东去。
小莺唤、双柑荐酒,嫣红近在热明路。

难得今年榖雨晴。
仙衣一品下瑶京。
茜霞低照晚妆明。

春风晴昼起浮光,玉作肌肤罗作裳。


独步世无吴苑艳,浑身天与汉宫香。


一生多怨终羞语,未剪相思已断肠。

沉香亭北无消息,魏国姚家亦寂寥。


不见君王殿中见,溪园堂下雨潇潇。

少见南人识,识来嗟复惊。


始知春有色,不信尔无情。


恐是天地媚,暂随云雨生。

无边生意见荄滋,岁晚归来喜可知。


万木正当摇落后,一花如在艳阳时。


雪中不假转湘术,月下须吟李白诗。

绛罗密幄护风沙,莫遣牛酥污落花。


蝶梦不知春已暮,鹤翎还似暖生霞。


诗成金字怀仙客,手印红脂出内家。

暮春栏槛有佳期,公子开颜乍拆时。


翠幄密笼莺未识,好香难掩蝶先知。


愿陪妓女争调乐,欲赏宾朋预课诗。

红紫春来总浪夸,风流须让牡丹花。


盈盈仙掌盛朝露,冉冉酡颜映晚霞。


此物宜栽天子苑,为谁来自野人家。

好鸟初耕。
坐老啼莺。
桑鸠唤妇晚窗明。

元九不回,胡三不问,花说与谁。
赖得东皇,调停春住,句管花飞。


庭前密打红围。

大花香透已春过,莫妙春工点染多。


蜀地锦机裁色样,洛阳土脉蕴中和。


牙牌有字分奇品,金屋无人续艳歌。

倦游曾向洛阳城,几见芳菲照眼新。


载酒屡穿卿相圃,傍花时值绮罗人。


十年客路惊华发,回首中原隔战尘。

谁伴花王同乐国,温柔乡里醉乡侯。


莫推花酒为闲事,难得侯王结胜游。


婪尾岂辞延入手,招腰可是要缠头。

天女盘中见此花,更须宜在竺仙家。


香名夙著谢灵运,标致竟输杨子华。


斗日烂摛丹地锦,瑞云闲衬赤城霞。

花萼相辉瑞锦屏,探春半度恋春情。


貌同腻玉镂雕就,衣是缕金丝织成。


应笑玉华头髻重,爱更金粟擘环清。

牡丹名品数姚黄,分外精神分外香。


气节得教称贵客,风标元索号花王。


玉妃醉露足春梦,魏后倚风呈晓妆。

英名窃比儗花王,倾慕花王事业香。


奴隶万花题品处,不应花相敢承当。

并倚春风映画堂,相偎应说夜来长。


同枝同叶缘何事,脉脉芳心各自香。

生倚英姿胜玉英,一生香占牡丹名。


县知也是陈惊座,谁许分庭拟抗衡。

政缘中业擅英声,是索宜专弟一名。


抱一足为天下式,尽消神笔与题评。

谁齐天香凝霞彩,灵根培养列仙家。


汉皇可忍思倾国,鹿走中原是此花。

问谁能养牡丹芽,南枕天津弟一家。


不枉得输青帝力,见闻知是异凡花。

玉籍名延不世香,含情惟务振流芳。


自缘始恋春料理,是索东君力主张。

灵根原自养黄芽,标置长春胤此花。


心喜芳时回上叶,眼明今日见重华。


玉楼叠起连珠树,宝阁成层结绮霞。

玉盘双捧九天香,竞负恩华示宠光。


忆得沉香亭北畔,太真临镜倚新妆。

伤春无意绪,脉脉近花朝。


佳客能相赠,花王不待招。


纤腰垂绿袖,醉颊晕红潮。

桃花先占牡丹春,开落台边不顾人。


自是淡红深着雨,敢轻富贵惜风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