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岁以四时成,气自一阳始。


虽然废羲职,那可乱轩纪。


人生几寒暑,天道频甲子。

共愁天纪乱,依旧日南时。


气本自然应,策今谁可推。


每怀添线女,还意覆杯儿。

莪峰相见服俱青,怀抱经纶是大经。


署事初筵随接篆,论心倾盖已忘形。


历扬勋业弥中外,笑比迂儒愧径庭。

大火变朱夏,微凉递秋阴。


俯睇红芳丛,仰观松柏林。


感此时节改,安得不沉吟。

久矣不见钟山青,回首星霜五度经。


过眼风云徒滚滚,昔年花柳自形形。


逢迎主客挥三岛,高韵寒香载一庭。

初春夜气着人寒,坐点更筹夜未阑。


面壁东垣如梵寺,窥人西月过长安。


幸逢圣世寅三礼,尚想虞廷命九官。

红莎绿箬春风饼。
趁梅驿、来云岭。
紫桂岩空琼窦冷。

飞花红不聚。
都因夜来雨。
枝头冷落情如许。

扁舟又向萧滩去。
危樯却系江头树。
风送雨声来。

云度鹊成桥,青翼已传消息。
彩仗蕊宫初下,应人间佳夕。


龙烟缥缈散妆楼,香雾拥瑶席。

渐老应怜海外身,一年寒热又随人。


分明昨夜春光早,却讶今朝曙气新。


草木知时先坼甲,杯盘献岁久非辛。

瘴海栖迟十二秋,避兵长傍蓼花洲。


无端一夜西风急,又报笳声到市头。

临岐不作别离情,望里烟霞足此生。


闻鹤已伤行路意,畏人犹讳买山名。


十年瘴海馀秋色,千里云帆入雁声。

落帽风狂,旧来只解龙山宴。
疾驱郊甸。
自有无穷观。

晓云绀瓦不飞霜,瑞霭融春十月阳。


电绕璇枢开上瑞,虹流华渚叶珍祥。


威腾紫塞天骄外,日拱苍龙阙角傍。

堪舆亨会接洪基,郁郁葱葱动紫微。


理契弈秋专国手,德兼周武一戎衣。


恩言下浃皆中道,帝意终潜复九围。

早春风日未全和,十里湖堤小队过。


歌舞楼台聊复尔,兴亡今日竟如何。


三竿日影山中寺,千树梅花水上坡。

闰六还同载诞辰,寿川方至浩无津。


位虚左辖民瞻旧,职视西枢睿眷新。


玉果又沾汤饼客,银环仍进雪肤人。

我公龙章兼凤姿,民望久属天子毗。
中间卅年隐乡里,孝友政外奚为为。


闽江上下两听水,图史花竹争纷披。

驾轺老子久婆娑,坐听笙歌拥绮罗。

十里西凉忆如意,百年南国比流梭。

吞声有恨哀蒲柳,纪节无人废蓼莪。

武德兴元运,文恬近百年。


一隅初难作,四境遂兵连。


斧扆朝元早,彤弓授命专。

杖屦侵霜叶,壶觞就径花。


高风疏薜荔,薄雾隐蒹葭。


山绕层城暮,桥通小苑斜。

野寺堆红叶,秋原隐白蒿。


乡遥愁望远,病起强登高。


为客惭乌帽,随人试浊醪。

欲识真人千古心,疗饥独有杏成林。


岂无世上闲桃李,要使人从实行寻。

又过前溪访梵宫,人言此与老庄同。


是同是异谁知得,拟问山前无极翁。

步自清虚过上宫,千言万论总谈空。


拟将一语随人后,尝与心谋不肯同。

多少濂溪生并时,两程夫子咏而归。


须知宇宙何曾隐,鱼自川游鸟自飞。

旌旗阴里盛传呼,春梦才醒一事无。


草草山肴话朋友,依然白鹤故时吾。

又见韶华换,空为老大悲。


齿添新岁历,酒祭一年诗。


流落忧前路,欢娱忆少时。

袅袅东风处处吹,萧条门巷自堪悲。


独斟柏叶愁如缕,闲对菱花鬓有丝。


三十虚名归马齿,半生薄命怨蛾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