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矶上严城晚吹凉,淩风壮观补重阳。


柳仍婀娜秋生色,荷已离披水吐光。


风动白波寒楚佩,梦回青琐在江乡。

胜游元在十人中,健翮先培万里风。


落帽有欢追戏马,峨冠无计屈乘骢。


对门尚许官曹近,光馆犹期燕会同。

天壤茫茫,人心殊观,未免因欠思馀。
太山邱垤,同载一方舆。
那更长沙下湿,祝融峰、才比吾庐。

曾侍灵芝九日觞,登高从此共凄凉。


故乡江外烟波阔,上国云中道路长。


世事祇催蓬鬓雪,秋风不减菊花黄。

传道官颇清,防患计微拙。


学宫墙外草,十里望不绝。


芟除失豫备,滋蔓久盘结。

晨风淡淡抹湖波,水色天光一镜磨。


细柳菰蒲村客远,数声何处采莲歌。

尘土装怀不可论,伤心夏凊与冬温。


西风南涧萧萧竹,犹有范翁时到门。

诗来增我思亲念,愁对秋山气象高。


糁糁黄花惊节物,东篱徒有鬓萧骚。

闲梦东篱,凄绝素心,暝色相携高处。
残照翠微,旧月黄昏,佳约有时风雨。
漫惜多阴,知道是、秋光谁主。

罥雁丝云凝不流。
碧天如水绉纹柔。
风怜白发帽栖头。

万木阴阴覆女萝,一川佳处宝峰多。


因晴领客催萸菊,恐雨妨农访麦禾。


付我江山须领略,可人时节易蹉跎。

摇落江村菊就荒,苦无节物报重阳。


病来欲废传杯旧,老去唯思著帽强。


已变枫丹秋尽力,仅存萸紫晚添香。

登高丘,望远海。
身居㟪垒间,目极苍茫外。
神游八表纵大观,气嘘千丈发长慨。

玉帐无尘辇路清,山开图画壮神京。


黄花浥露迎丹仗,锦树笼霞映彩旌。


万里关河秋色净,中天銮辂日华明。

满径寒花绿酒前,客中愁绪转凄然。


也知故国山长在,只恨登高是隔年。

黄花空向客边开,愁听尊前白雁哀。


纵使登高也无益,青山不是望乡台。

客中岁月易蹉跎,此日登临共醉歌。


莫以天涯生感慨,他乡时少故乡多。

独对青山酒一尊,他乡秋色易消魂。


可怜举目关河异,惟有黄花似故园。

山川甚雄丽,积雨为磨浣。


天开秋气清,游娱共萧散。


石径接巉岩,兴到行不懒。

粉黛香消辇路荒,雨晴菊意媚重阳。


长江落木秋无际,短帽西风鬓有霜。


千嶂马腾环重镇,万松龙舞荫禅房。

何处登高把一杯,青山矶上旧溪台。


半崖薜荔诗龛在,两岸芙蓉画障开。


随地更寻佳菊赏,野人争喜病夫来。

预向家园拂径苔,令君相约此登台。


须知不是寻常出,并作郊原问稼来。

秋满南山菊正黄,又惊明日是重阳。


贤侯久订龙山约,不似邻封簿领忙。

登高丘,望远海,冥冥海风生白波,十丈汹涌冰嵯峨。


有似瞿唐下三峡,篙工舟子不敢过。
是时严冬十一月,雨霜吹作燕山雪。

共三年、重阳观海,九层阁上杯明。
挽天梯轳转,俨平揖上诗城。
强半中原诸老,便樽前忘老,也不胜情。

绝田一径夹修禾,积绿连林出涧阿。


历历冈原无改景,苕苕沙路久迁河。


山围封树行楸地,日在衰杨野雀窠。

登高惟觉此身孤,佳日悲秋老不殊。


落木明河双阙下,黄花樽酒一时俱。


惊心世变非前有,去乱游方已绝无。

本欲登高避市尘,不知山上有行人。


千峰落木天为远,万物逢秋气尽辛。


篱菊未开今日雨,霜林争似晚来春。

有客学清净,喜为林下游。


兹轩高且明,驻策同其休。


目界既朗彻,心官欣自由。

羁客厌卑湿,登轩喜高明。


红日檐下度,白云窗半生。


并吞山川秀,映带楼殿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