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玉笛声声出水滨,缤纷小片点芳尘。
不知花落春仍在,踏尽江城亦可人。
标标骨格服黄裳,不比春花异样妆。
藉同名园谁得似,独留金瓣散寒香。
朱唇洁净避尘侵,不藉东皇点缀心。
艳色天然增笑靥,翻从雪里见情深。
葭灰已动菊将残,序入初冬雪意寒。
不待柳条光漏泄,梅将春信报人看。
遇合由来贵雨匀,阴阳燮理羡名臣。
知君久蓄和羹意,鼎鼐相调助一人。
雨到家家景物奇,黄梅酿熟子离离。
枝头恰似垂金弹,众鸟惊飞不敢窥。
点缀霜华与雪华,浑如宫样著银花。
不须脂黛添颜色,妆淡偏宜处士家。
盆内根蟠小洞天,形同陶甓一般圆。
不争雨露沾窗外,常伴琴书置几前。
不同桃李斗芬芳,耿耿精神独傲霜。
知是一生风骨健,天寒时节愈生香。
质具和羹品自华,闲中咀嚼味堪嘉。
涵濡厌饫吞还吐,总有清香在齿牙。
疏影斜枝近屋檐,时来雨露色何淹。
窗中睡起无情思,欲看香姿唤卷廉。
未经霜雪学宫妆,雨露恩承体自香。
自笑清姿尘不染,冰肌玉骨侍昭阳。
容颜清瘦异痴肥,玉骨珊珊月下归。
莫道严寒姿渐减,终存老干小腰围。
杳杳长枝又短枝,莫通消息动遐思。
时来风送香千里,月到窗前进酒卮。
不及苍松树几寻,花开数点见天心。
俯身伏处茅檐下,未许红尘十丈侵。
韶光初启物华新,先吐寒梅色更匀。
自笑花魁今早占,岭头高放一枝春。
梅惟数点动清思,落落疏疏放石涯。
岂似春风桃李树,繁花密蕊咏新诗。
春日移栽白玉条,江城已出过溪桥。
山行历尽羊肠路,知有余香满处飘。
一树孤高出俗尘,岁寒谁与结芳邻。
平生风骨何人及,绝世仙姿本绝伦。
古干疏枝远望迷,山村不辨树高低。
花开庾岭寒香袭,日暮惟闻喜鹊啼。
花瓣迎风景异常,恍如仙子舞霓裳。
飘飘飞入昭阳殿,巧为宫人助晓妆。
夜入梅林望月华,月华光里数枝斜。
清香一段从衣出,疑是嫦娥降我家。
梅飞雪舞岁将残,雪片梅花斗晚寒。
振作精神增骨力,江头白战钓翁看。
曾见梅斜竹外枝,竹枝竟尔向梅垂。
庭前种得添双喜,五福三多独自知。
杏厕梅枝罩曲栏,清香欲吐敢冲寒。
从知花发人多咏,春雨江南句好看。
瑶花满放影重堆,谁使纷飞点绿苔。
知是春风深有意,翠阶衬出玉阶来。
四序名花次第开,闲阶尚少玉梅裁。
年来几费弥缝力,始得浓阴布满台。
短干长枝任剪裁,春成手底发根荄。
何人传得长生术,造化功奇善接胎。
树曲枝环久植根,冰霜历炼几晨昏。
丫杈古干形多怪,仿佛蟠龙绕故园。
春来克色满含章,额点梅花学寿阳。
莫谓新妆偏爱淡,暗香浮动月昏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