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凿破乾坤有此桥,不知世变几风涛。
当时对局纵横者,何似樵夫袖手高。
五色何年补泬寥,百弓无地驾琼瑶。
老龙千尺卧寒玉,雌霓半空横彩绡。
天路行看星象逼,江涛怒息水犀嚣。
逢师入山日,道在石桥边。
别后何人见,秋来几处禅。
溪中云隔寺,夜半雪添泉。
江上曾闻吹玉笛。
凝露桥边,总是教人惜。
不见垂杨依旧碧,眼中明月无今昔。
街树葱茏晓雨收,官河相近御沟流。
帝城不是多尘土,直住诗人到白头。
湾水溶溶漾碧虚,白虹高偃接云衢。
深春曲岸栽杨柳,落日□□□□□。
□□□□□□□,□□□□□□□。
凫青点水心,云白杜山口。
借问山中人,还知此乐否。
青石桥边水,时时生细波。
凉风还暂至,金斗熨纤罗。
众水同归一水东,行人常此叹途穷。
山腰远近过三舍,波面参差卧两虹。
刻石浪传修史笔,挥金谁续济川功。
悬磴跨幽崖,奔流漱深壑。
宛然卧苍龙,天巧谢镌凿。
万木森前山,笙竽真籁作。
访古汶河上,聊忘道路劳。
仙踪尝策蹇,海怪或镌鳌。
济远徒杠小,凭虚乱石牢。
古路行终日,僧房出翠微。
瀑为煎茗水,云是坐禅衣。
尊者难相遇,游人又独归。
金椎谁奋破山霆,趋石浑疑走六丁。
间道便须横螮蝀,长竿先已竖蜻蜓。
济川作略君堪纪,吟雪行藏我欲经。
杏满庐山万树红,飞花流水石桥东。
宅前奔犬寻朱孺,车上悬蛇学华公。
橘井香泉春不断,稚川丹灶火长烘。
石桥桥上春花开,石桥桥下春水来。
花开与子同酌酒,水流东去难回首。
相看依依心耿耿,人生踪迹如萍梗。
东园楼外复东楼,回首园亭满目秋。
黄菊紫萸今日会,曲街委巷少年游。
时移物运谁能挽,地夐天高直耐愁。
海上群鸥了不惊,山中草木漫知名。
只应门外苍顽石,犹记幽人曳杖声。
江湖方喜脱风波,岭路还惊上下坡。
赖自随身有竿木,南来未怕石头多。
此身游走半尘寰,赢得颜衰两鬓斑。
要是胸中未豪壮,重来海际看涛山。
要观台岭百千灯,云水飘然愧衲僧。
且寄此身江海上,不辞千里旋敲冰。
晓入天台访石梁,萦纡岭路绕羊肠。
溪田溢水层层落,岩壑经秋步步凉。
花乳散瓯争供茗,瑞光腾彩竞拈香。
略彴石欹斜,菖蒲映清水。
水流细有声,泠泠漱石齿。
去家三十里,犹隔一宵程。
两岸众峰敛,一钩新月明。
近乡思愈切,久别恨旋生。
英山富泉石,翠岩映清涟。
近可杖屦及,寂无市井喧。
良辰惜虚过,幽寻忍空还。
九曲溪头旧结邻,莺花遥度石桥春。
孤槎有客时通汉,深谷无人更问秦。
远托江湖忧永夜,虚生贫贱愧同辰。
莲塘十亩方,中作长桥渡。
荒荒岁月老,烈烈风雨蠹。
板面拆已穿,梁脊桡而腐。
只在闲云里,房虚湿翠屏。
童归收晚果,客至歇残经。
月落千峰黑,龙归白水腥。
一石上负昆仑柱,一水西奔牛女渚。
玉斡狞鳞万松古,夜夜神光干帝宇。
石滑苔危冰一缕,四海长依开辟雨。
前日枯槎接断溪,今朝白石跨完堤。
牧儿静立牛磨角,诗客闲惊马驻蹄。
涧雨涨来流浅濑,山风扫过断纤泥。
两龙争欲赴深壑,触破山骨成修梁。
滔滔共出一门去,凛凛直落千丈强。
初疑鞭石跨沧海,绝胜乘鹊横银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