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夜深庭院寂无声,明月流空万影横。


坐对荷花两三朵,红衣落尽秋风生。

风乍起,月初阴。
树头梧叶响,阶下草虫吟。
何处高楼吹短笛,谁家急杵捣清砧。

西风不起凝空碧,霜花霏霏炯秋色。


层霄辗上玉一轮,竹影参差光欲滴。


洞房深寂湘簟寒,梦回孤枕疏漏传。

田家无五行,水旱卜蛙声。


牛犊乘春放,儿童候暖耕。


池塘烟未起,桑柘雨初晴。

巴人远从荆山客,回首荆山楚云隔。


思归夜唱竹枝歌,庭槐叶落秋风多。


曲中历历叙乡土,乡思绵绵楚词古。

轻槐落尽悄秋城,杯酒空堂此夜情。


醉里疏钟销缱绻,歌中凉雨助凄清。


十年声价交初惬,一夕招携意独倾。

萧萧秋气吹长缨,独立缥缈之层城。


掌中珠色月俱朗,匣里刀环风自鸣。


遥天鼓角有馀急,清夜琅璈何处声。

怀人清不寐,片月二更初。


地僻暑应尽,庭虚秋有馀。


美名知莫及,清梦近何如。

凉风起林薄,不寐月当楼。


念子远为别,思乡况属秋。


逃虚身似鹤,乘兴夜宜舟。

良会不可数,其如缱绻情。


昨方愁近别,今再叙平生。


道义大纲重,文章小技轻。

吏隐从容际盛时,东华车马任奔驰。


天生性分穷何损,雪作襟怀涅不缁。


客邸秋光闲里度,故园山色望中疑。

草木萧萧万籁号,边山无际楚天高。


绕枝庭鹊时三匝,警露胎禽彻九皋。


尘世炎凉惊俗态,诗家风月属吾曹。

灯的的,虫唧唧。
香炉馀死灰,漏残咽寒滴。
孤萤入屋穿北牖,缺月流光隐东壁,谁家机杼当窗织。

风披披,露凄凄。
草虫互相语,林鸟无定栖。
人来不来关塞隔,月出未出天河低,谁家屋头乌夜啼。

城上角,城下柝。
独宿梦魂惊,罢吟怀抱恶。
江上秋风鸿雁来,芙蓉杨柳俱萧索,谁家吹笛梅花落。

更漏长,枕簟凉。
佳人思清夜,游子悲故乡。
东方未明河半落,北斗正挂天中央,谁家和泪捣衣裳。

黄叶萧萧水阁凉,罢棋帘下酒痕香。


谁吟新白行松径,自抱孤琴宿石床。


月出不劳烧腊烛,秋残惟爱倚荷裳。

雨来何处最凄清,飒飒芭蕉枕上声。


薄醉有心怜夜半,微吟无计候天明。


吹开树色鸦争起,露出波光月忽生。

独绕阑干夜半行,绵绵愁思静中生。


永怀朋好知谁在,忽数年光只自惊。


雨气远来林叶动,电痕横走纸窗明。

幽林月出净风烟,舟泛蒹葭水半川。


清露乍含敧径竹,红衣初落曲池莲。


鱼翻波影浮杯外,雁带秋声起树边。

石榻留君坐夜深,萧萧秋意动霜林。


西风隔水谁家笛,明月满庭何处砧。


灯下一尊黄菊酒,天涯十载故人心。

玉笛凄清隔院闻,枫林霜叶落纷纷。


人间月色此时好,天上秋期今夜分。


几处远山凝暮霭,一声孤雁起寒云。

滕王高阁入虚清,万里银河倚槛横。


七泽风烟秋澹澹,九江波浪夜冥冥。


斗间不见龙骖影,云外空闻凤吹声。

露滴疏松月在梧,三更飞梦到西湖。


秋深渐觉南云远,泽国空嗟雁影孤。

飒飒西风日夜吹,将军出塞又空回。


不知白骨堆沙岸,犹自红妆送酒杯。


诸葛已无筹笔驿,李陵偏筑望乡台。

夜长河漫漫,嫠妇叹且泣。
落月当窗悬,回风寻户入。


新愁不可道,古恨无时断。

惠山草堂秋夜清,道人夜坐听泉声。


中庭不见古松影,西岭却遮新月明。


一里松庵期信宿,十年鹿洞梦孤征。

闲爱孤云静爱僧,山中秋夜兴逾增。


竹通深径清风足,松倚高坛霁月曾。


露气侵阶惊蟋蟀,雨声入户避蚊蝇。

素娥无力破云阴,云外清虚府正深。


今月古人空有问,青天碧海亦何心。


灵槎渺渺应迷道,仙杵沉沉已断音。

月流云窦影庭柯,今夜风于昨夜多。


我病未堪空酒在,秋声如此奈愁何。


人言每信天无漏,世事真看地有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