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兀坐蒲团一个,啜馀茗粥七瓯。
竹色偏宜静夜,松声最喜清秋。
常依木石习静,颇爱禽鱼与偕。
勺水幽涵雅趣,青山澹入高怀。
炉烟细细浮几,花影离离摇窗。
过眼浮云一点,照襟明月千江。
驿路飘黄叶,关门薄紫荆。
上都瞻处近,北斗坐来平。
塞冷胡笳断,原荒野烧明。
霜满头颅月满衣,数声啼血上花枝。
长安路上多行客,莫向愁中怨未归。
旧游心事念多违,此夕怜君扣竹扉。
客里清尊明月在,山中白社故人稀。
凉归苑树秋声早,漏尽江城烛影微。
落尽秋林叶,千峰掩一关。
暗泉闻断壁,寒烧见空山。
可待头垂白,方知身是闲。
静夜寡俦侣,行行疏磬飘。
素怀江月近,破衲晚风招。
随意惟残夜,回头是断桥。
秋风吹天香,先著桂枝里。
更挹月露清,芬馥唤睡起。
揽衣夜未央,泉喧不入耳。
楚天圆魄朗深秋,永夜征帆镜里游。
一带炊烟云外树,万家镫火水边楼。
干戈未罢蛮儿战,弦管犹听越女讴。
黄花篱下乱蛩鸣,古寺秋高岭月明。
夜半石床清睡去,不知枕上落泉声。
忽思幽坐诗联月,月联诗坐幽思忽。
风露咽吟虫,虫吟咽露风。
石阶苍藓碧,碧藓苍阶石。
侧身东望苦蜗争,起舞中宵百感生。
一粟寒镫延古月,半庭落叶碎秋声。
吟蛩激楚思雄斗,嘹雁凄凉知有兵。
一心甘亩亩,念载卧茅庐。
不计动名晚,何知岁月除。
更深滋露冷,月朗逼星疏。
风急雁书空,露冷蛩吟户。
莫道秋来便可怜,有恨凭谁诉。
记起意中情,惹却心头苦。
耿耿星河见,长安横匹练。
冷露湿罗裾,凉风捐纨扇。
人生暮气防,天籁商音变。
人事不堪浊,江流万古情。
峰峦新画稿,星斗旧棋枰。
雁带秋声去,鱼惊月色明。
太玉仙人骑白鹿,手扶天风上云麓。
青琉璃界白玉盘,贴在天心十分足。
九点苍烟湿不收,一杯海水清堪掬。
鱼买罾船酒买坊,故人倒醉竹间床。
蛩吟败草声逾咽,露下高梧夜转凉。
三寸霜柑初入馔,头番黄爵未黏糖。
太华峰头见上真,霞衣绰约是前身。
海中若木何尝夜,天上桃花不计春。
瞬息去来原是幻,片时欢笑亦相亲。
新秋天意作,疏雨晚来歇。
檐溜时一鸣,虚庭滴残月。
坐久月当户,露凉侵鬓丝。
江湖新雁少,游子达书迟。
拂簟不成梦,倚栏无限思。
若非经夏闰,今夕是中元。
虫语栖花径,萤光暗草根。
漏沈知夜尽,月上觉镫昏。
连天白露秋山净,山光在水天如镜。
方亭团坐三五人,案户天河正当正。
波心倒映台符六,三朵红云烂盈目。
探得玄珠道眼醒,庚申空守只劳形。
忽然虚室夜生白,自诧灵台火养青。
大月危楼堪独啸,天风高笛落残星。
露冷栖鸦寂,风高候雁鸣。
那堪多病客,复此遇秋声。
急水喧汾涨,寒砧静霍城。
座间无客懒衔杯,曳杖阶前自往回。
星拱素娥当碧落,叶随青女下苍苔。
愁如篱菊迎秋发,心似炉香傍夜灰。
徙倚霜天晚,清吟到夜分。
高楼先得月,寒水欲生云。
木叶当阶落,砧声隔院闻。
夜静镫尤晴,更深月倍明。
秋风吹雁过,忍听两三声。
小圃疏篱整复斜,一筇随处是生涯。
游丝无赖时萦客,秋草多情尚着花。
日暖僧房间问偈,月明林屋自煎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