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对奕不如观,观不如听声。


独坐无来客,小轩秋雨晴。


思之有百忧,不思了无情。

百间以买屋,万卷以买书。


书多读不既,屋宽住有馀。


彼索子钱者,日夜号庭除。

闲闲闭园门,默默坐书室。


幽幽绝来人,寂寂度长日。


苦桃何累累,秋颗压枝密。

高树夕影疏,老荷秋气馥。


雨馀绚斜照,寓此池上目。


鸣蝉一何厉,坐叹白日速。

居城近城门,前市后山郊。


质明沸柩鼓,彻夜喧僧铙。


暑病人死多,当此秋夏交。

归田多病故人疏,好客相逢乐有馀。


老去深杯那解饮,诗成大字尚能书。


门生去上青骢马,道士归骑赤鲤鱼。

朝食叶底梨,暮看枝上花。


花开食实后,霜风振长柯。


远水良可鉴,彩云亦易过。

每进文章出殿迟,日华西转万年枝。


甘泉罢幸扬雄老,满鬓秋风不受吹。

落日龙舟山下回,寺门依旧对山开。


霜凋碧树烟生草,从此频伤八月来。

云木送秋何草草,风波凝冷太星星。


银鞍公子魂俱断,玉弩将军涕自零。


茅洞白龙和雨看,荆溪黄鹄带霜听。

泽国路岐当面苦,江城砧杵入心寒。


不知白发谁医得,为问无情岁月看。

风含远思翛翛晚,日照高情的的秋。


何事满江惆怅水,年年无语向东流。

已识山中早晚凉,今朝况复立秋当。


如何午热为孤注,疑是金官让末光。


桐叶庭边想影落,草虫砌下觉声杨。

亭午头未冠,端坐独愁予。


贫家烟爨稀,灶底阴虫语。


门小愧车马,廪空惭雀鼠。

高蹈为时背,幽怀是事兼。


神仙君可致,江海我能淹。


共守庚申夜,同看乙巳占。

行吟坐啸独悲秋,海雾江云引暮愁。

不信有天常似醉,最怜无地可埋忧。

荒荒葵井多新鬼,寂寂瓜田识故侯。

情难托。
离愁重、悄愁没处安著。
那堪更、一叶知秋后,天色儿、渐冷落。

木犀开了。
还是生辰到。
一笑对西风,喜人与、花容俱好。

枫叶白蘋秋未老,晚风吹泛轻艎。
青山沥沥水茫茫。
情随流水远,恨逐暮山长。

花王有意,念三秋寂寞,凄凉天气。
木落烟深山雾冷,不比寻常风味。
勒驾闲来,柳蒲憔悴,无限惊心事。

眼前百种并愁予,风日凄凄野外居。


落雁沙边水清浅,蜕蝉枝上叶萧疏。


一身病著残光景,尽室贫依古屋庐。

物候天涯改,秋心闭户知。


露垂窗影乱,云薄曙光欺。


密字微吟缓,疏藤上纸迟。

清赏闲心即,馀年一日赊。


稻收寻曲草,水落理鱼叉。


选径违晨露,除棚看晚霞。

平湖知落雁,曲砌巳吟蛩。


短棹清波梦,幽窗坠叶风。


生存今日事,秋老一林中。

曲沼依樾径,乌藤试往回。


黄花钗股荇,文石锦钱苔。


藕叶擎孤翠,榴珠启半腮。

疏雨定池光,荷风一袂凉。


云峰双岫合,虹影半轮藏。


日落风无定,天空望愈长。

夕风吹不彻,斜月数峰阴。


云晕孤轮影,珠圆曲港音。


凉云馀一照,碧汉巳双沈。

一夕鸣雨来,秋容变俄顷。


湖山属初霁,风烟带微冷。


侍臣设芳筵,开楼玩澄景。

闲居观物化,几叶又飞东。


清气全归月,寒声半是风。


病多怜骨瘦,吟苦笑身穷。

闲居久惯西湖好,棹入西溪路转幽。


万顷秋阴压秋雪,一天凉雨洒轻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