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开轩君子意,种竹岁寒心。


高节凌云秀,孤根得地深。


秋暄溪上雨,暝宿岭头禽。

水源沙地日穿篱,破午清风动荡之。


不是轻阴过樽酒,故教行色到吾诗。

裂石作翠竹,秋风生晚凉。


政须人啸咏,应记我行藏。

君家种竹蜀江旁,高与蚕崖势颉颃。


已树旌旗分部曲,更鸣琴瑟应宫商。


蛟龙并逐波涛化,虎豹曾因雾雨藏。

古梅修竹两相亲,坐对高堂如大宾。


空谷有人怜翠袖,雒阳无梦染缁尘。


岁寒清白能同趣,日暮平安是此身。

微尚依高节,何能失此君。


秋涛生白日,烟干入高云。


清冷弦中意,宫商坐外闻。

怜君卜筑处,修竹带长峦。


月落千林静,风生万玉寒。


韵清宜在耳,色秀恍堪餐。

潇洒将军瘦于竹,一轩可比筼筜谷。


清风吹动紫宣毫,更遣孤山春意足。


写梅种竹今几秋,冰霜之节元相投。

劲质亭亭迥不群,雨斑晴绿更多文。


平生独立谁知已,一日相期得此君。


盟好自甘同晚节,世情从薄似秋云。

一春怀抱上琴丝,客况乡心两不宜。


弹唱渐无人解听,流亡深念去何之。


劳劳车马闲闲柳,寂寂湖山啭啭鹂。

前身岂汲直,枉尺天所难。


贤哉耐久朋,结盟同岁寒。

斋壁值墨竹,文苏两先生。


移根今何殊,初度风雨声。


妙识前日意,欢见此时情。

娟娟竹上露,泠泠竹间风。


风露自高洁,轩窗亦玲珑。


明月散清影,独起行绕丛。

山翁满山都种竹,竹里开轩面面山。


何处更容尘土入,有时遥送岭云还。


诗书偃仰遂百岁,霄汉飞腾任九关。

凤鸟曾闻此地过,至今梧竹满丘阿。
政怀剪叶书周史,却恨翻枝入楚歌。
金井月明秋影薄,石坛风细晚凉多。
隙地新开水竹居,游观终日从篮舆。
清阴满地和烟暝,凉影横窗过月虚。
一点红尘浑不到,万竿苍玉自森如。
筑得幽居类瀼西,苔痕蜗篆雨中迷。
出林老干芟犹密,解箨新梢长欲齐。
高咏不妨人径造,虚心似待我留题。
小轩初洒扫,走价速嘉宾。
暖日扶晴霭,清风绝点尘。
青阳回北斗,淑气溢西秦。
山人种竹当清轩,攀弄修篁心洒然。
春摇红日醉芳醑,夜扫明河横素弦。
泠风萧飒听来好,翠影婵娟对可怜。
一自都门拂袖来,闲中岁月亦悠哉。
填波精卫功良苦,享乐鶢鶋心自猜。
老矣力衰难运甓,偶然兴到且传杯。
金凤传呼紫马来,壶山真面气佳哉。
朝天有路鹿呈瑞,应物无心鸥不猜。
黍穋熟时农洗甑,芰荷香里客衔杯。
日晡斋閤响铃绦,鞅掌文书尚坐曹。
吏困行移愁脱腕,侯勤剖决快挥毫。
维摩正为众生病,太守胜如从事劳。
竹轩治郡政成时,却值王孙庆玉墀。
无吏下乡民点塔,捐田入学士砻碑。
平反阴德堪娱母,清白家风更课儿。
蛇行曲折度平冈,乱竹疏松荫佛场。
乞得曲肱方席地,秋风送我上羲皇。
紫凝山前野水长,阿咸深住五云乡。
八年不见头全白,九日虽过菊未黄。
屋外松篁寒作伴,堂前孙子肃成行。
梅易飘零松已老,此君交久更多情。
晚凉移榻就林影,秋夜读书来雨声。
劲节岂随时俗态,虚心常结岁寒盟。
隐翁幽德何所属,家傍清江仍小筑。
枕上春宵风雨声,自启疏棂数新竹。
小春望日启华筵,初度逢君寿福全。
花甲数周才过一,椿龄算永定逾千。
雨滋轩竹枝方盛,霜老溪松节愈坚。
擢干傍东岗,穷年閟幽独。
寒分渭水烟,莹矗蓝田玉。
凿户清飙来,秀色鲜可掬。
南渡诗流复数谁,为虞作乐只闻夔。
细看出胁穿心句,想见裁云画月时。
此集自应传异域,吾生还恨不同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