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风尘谁掩竹参差,褦襶红尘客到迟。


杖底看云吟过日,溪头伴鹤去经时。


辰参已放留檀篆,午食空甘荐野葵。

共寻双树叩三乘,竹院空留塔影层。


结厦亦飞云外锡,登山时度水边藤。


应疑朱户非蓬户,始信诗僧即圣僧。

抗疏长安且倦游,风云回首尽曹丘。


谁明薏苡千年恨,莫挽机杼此日投。


正忆梁园同赋雪,何来楚泽独悲秋。

江上逢君说壮游,片帆斜日到林丘。

终童自愧缨难请,定远于今笔易投。

树底晚晴三伏雨,尊前凉送一溪秋。

良会既不偶,清欢当若何。


君虽一不少,我亦百非多。


醉舞月留影,咏归山答歌。

破雨山啼鸟,登台衣湿云。


卯酲仍命酒,泥饮亦论文。


花晕露初泫,岸痕潮已分。

凌波舟作屋,处陆屋乘池。


石齿响䩕角,花须絓接䍦。


为寻许道士,不问蔡家儿。

瓦盘青䭀软,石鼎紫茸香。


竹翠攒朝霭,荷风借夕凉。


食苹文鹿伏,在藻锦鳞藏。

同游惟鹿豕,引兴有林泉。


片语皆黄绢,幽怀重楚绵。


时来问字客,日损卖文钱。

花径缘溪转,柴门傍竹开。


疏渠浇菡萏,选石护榔梅。


酒态吹风去,诗情逐雨来。

拄颊山如画,分题笔有花。


文曾夸隐鹄,珠已握灵蛇。


树密秋光媚,台高月色赊。

忆别契已阔,重来乐不支。


连床花底雨,投辖柳边池。


我辈喜长在,外人那得知。

地僻烟霞古,秋新水木清。


移花常带蝶,种柳为留莺。


共醉琼饴酒,曾分玉糁羹。

出郭四五里,穿林三两桥。


回溪环宝镜,层构切璇霄。


客是乘风至,君非折简招。

客自寻三径,余今失二天。


望碑空堕泪,伏枕阻攀舷。


谁谓阍难叩,遥期衮再旋。

老我烟霞癖,多君湖海豪。


入门惟看竹,投辖且持螯。


为忆神君去,空怜野梦劳。

忆别岁已隔,重来秋正新。


相期须十日,不速有三人。


客自题门少,君何却扫频。

老街有五老,总角共交游。


动别经多载,相看尽白头。


喜吾归楚国,携酒过南楼。

山斋微雨送新凉,老倦抛书梦正长。


柳外忽惊人系马,花间喜见蝶寻香。


斯文骨肉无今古,世变江河有异常。

謦欬深承洗渴尘,草堂秋色满庭新。


八闽声价如山重,万古斯文一脉亲。


天地纲常归范冶,蛟龙云雨起江滨。

世途难免半高低,从古传云七圣迷。


宝剑未曾经血刃,龙驹终岂蹶霜蹄。


功名自是无凭㨿,赋命原来有速迟。

纷纷谁识此情真,天地斯文骨肉亲。


倦鸟已还幽郁处,化龙端属老成人。


炭添炉火常教热,心尽葩蕉又展新。

覆雨翻云世讲微,新门旧户混高低。


直庵不厌秋光冷,对酌黄花酒满卮。

老我淡然心似水,却逢淡水便投真。


笑看流入天池去,蚤作商霖济世人。

官闲不谢客,二妙忽来过。


敢比青云附,俱听白雪歌。


宦情原已少,羁思渐还多。

东风随岁入长安,万户春光纵眼宽。


幸与人同今日胜,更留君叙隔年欢。


菜羹旅食堪循俗,柏酒馀杯解送寒。

萧索西风独倚楼,殊方落日正悲秋。


忽逢杯酌成嘉会,似为风尘慰倦游。


一醉浑忘身是客,微名真与世同浮。

奇字无堪问,何当载酒来。


池光摇拂麈,柳色映传杯。


渭北人怀李,吴门客姓梅。

案牍元多暇,知交亦自稀。


径深芳草没,门静落花飞。


胜赏春将尽,行游愿屡违。

海国三千路,钟陵尺五天。


薄游成故里,嘉会总高贤。


学览无今古,诗传孰后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