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沁水名园好物华,露盘分送子云家。


新妆欲应何人面,彩笔知书几叶花。


曾和郢中歌白雪,亦陪天上饮流霞。

去岁归时正牡丹,亲庭上寿撚花看。


共知春好毋虚掷,更复杯深肯剩残。


谁料今兹千万感,强从叔也两相宽。

未说浔阳别泪痕,江边蘋芷不胜繁。


不知来岁在何处,又对新花忆故园。


插帽每惭辉白发,飞香曾伴照清尊。

过雨生泥风作尘,马蹄声里度芳辰。


城南居士风流在,时送名花与报春。

红酣紫腻不胜春,肯上先生垫角巾。


芳草醉眠今老矣,惜花心在怕花嗔。

一年春是牡丹时,不负花时只有诗。


老去自知才思尽,枉分风月到山篱。

去年花下探春雨,鸣鞭走马看花开。


今朝危坐空山里,不识春从何处来。


谁云山中春亦好,忽见花枝被花恼。

两郎探花如顾山,红紫黄白俱可怜。


春风过此即扫地,尔复碌碌慰眼前。

牡丹开尽群芳少,红药丹萱亦可怜。


眼看春事已如此,有酒不饮讵为贤。

酴醾蔷薇香最奇,古人不闻今始知。


世间此辈复何限,零落深林方足悲。

溱洧芍药堂背萱,浓红柔绿相映繁。


郑卫之风久寂寞,坐无诗翁谁使言。

眼昏头白老冯唐,三十馀年离举场。


春色年年在琼苑,曾经十榜探花郎。

春服始成天气新,沂水风起如鱼鳞。


由来舞咏吾与点,童子与公凡几人。

两郎放荡不自羁,春物寂寥宁得知。


能读离骚饮美酒,头白江翁殊复奇。

相依几夕数觥筹。
沟水忽分流。
杨枝待折还延伫,凭轻帆、欲去还留。

奉乞花栽旋旋移,退师老圃自安时。


新荄应待天阳发,生意先从地脉知。


异县聊寻郭驼传,他年敢忘角弓诗。

宴罢高楼卧锦裀,多情遥赠一枝春。


翩跹不让行云女,芳艳偏怜化蝶人。


送去长廊摇玉佩,醒来馀馥染罗巾。

西蜀名花别样芳,玉环睡起试新妆。


化工还有无情处,只与胭脂不与香。

粉绡细剪缀枝条,无奈盈盈笑靥娇。


最是短篱遥认处,浑如腊雪未全消。

百叶夭桃簇绛绡,向人含笑态妖娆。


开元天子曾抬举,簪向妃冠恨便消。

玉蕊花开触处芳,瓷瓶安顿细平章。


怕渠不肯梅花弟,能趁春风七里香。

倚遍阑干日欲斜,春光撩动客思家。


园丁颇识人岑寂,特地携来四品花。

双舟十日涉长湖,瓷斛筠篮且百株。


可喜石榴初变白,更惊玉茗不施朱。


临风含笑劳花使,映水分行拥木奴。

别去名园走路尘,啼妆犹浥露痕新。
且陪东阁诸侯客,粗了西湖一半春。
试与清泉召魂魄,已惊黄蜡损精神。
细云斜日澹秋姿,路出都城策马迟。
久客任教尘染袂,到家犹见菊盈枝。
青囊子有全婴术,白首吾深舐犊私。
店翁排日送春花,老去情怀感物华。
翁欲殷勤留客住,客因花恼转思家。
春阴黯黯压城低,乱扑帘帷细点衣。
梅蕊更寒犹竞发,杨花未暖忽先飞。
便思樽酒陪公议,敢望笙歌近使威。
遥想娉婷态,晓妆梳裹鲜。
玉英三四朵,送缀绿云边。
蓬莱阁上牡丹开,尽日凭栏望外台。
不敢登门谒樽酒,且教山仆送花来。
尘欺双鬓少,春寄一枝多。
为报花神道,晴天载酒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