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话别从容溪水湄,东风料峭雨垂丝。


杯倾竹叶微成醉,手折梅花便有诗。


道路倭迟山不断,阳春流动物先知。

岚气空蒙路莫分,上方钟磬隔林闻。


一溪流水新添雨,千仞好山全是云。


举酒未能招五老,题诗谁为寄匡君。

五更风雨阻游人,树杪重泉枉自新。


最爱南塘两门客,晚年于我独情亲。

半天鸣籁四畴摇,一望翻澜众渴消。


道上逢人堪假盖,水边何事更悬瓢。


农家翠竹编初就,佛国青山步不遥。

儿时闻说大庾岭,今日驱车带雨过。


白石政如鲇背滑,青山又似犬牙多。


崎岖难着寻梅屐,断续唯闻伐木歌。

策马晨经七宝龛,羊肠路小石巉岩。


雨来已湿青丝鞚,云过常随白氎衫。


十里好山浑似画,一溪新水政如蓝。

喜逢端午节,旅邸景偏饶。


晓露滋蒲叶,薰风拂柳条。


汩罗空有恨,楚些竟难招。

绯衣舞罢帝城春,万里驱车到泗滨。


滚滚黄埃聊与别,霏霏冻雨便相亲。


蜉蝣世界嗟同病,瓮盎乾坤笑独贫。

独坐观微雨,幽怀断复生。


草英侵地软,竹色逼檐清。


踪迹怜飘泊,经纶念老成。

麦郊春润布甘霖,短袷迎风冷透襟。


喜有高门新榻下,愧无南国旧棠阴。


何因琼玖情偏厚,渐引杯盘乐更深。

危途泥滑滑,仆马欲消魂。


雾重埋山市,涛狂撼石门。


溪桥经雨断,岭树受风喧。

晓行多荦确,劳悴欲消魂。


远屿浓云没,长空旭日昏。


风高帆竞捷,雨急树齐喧。

薄暮过荒村,茅檐护竹垣。


人寒如鹭立,犬健作熊蹲。


老树风前舞,浓云岭上屯。

满庭欣草木,一雨足郊原。


暮色林梢压,滩声枕上喧。


竹床疑水浸,茅屋似春温。

趋枻避风沙,雨势压绝壁。


万木噤无声,石气浓欲滴。


层阴失象纬,猿鸟各悚息。

溪流如带绕羊肠,结束巉岩一线光。


天地忽收心悄悄,冬春无界景苍苍。


孤萤避影知灯近,暗雾笼沙觉草香。

风雨四山来,山外开曙色。


潮声吼如雷,海上犹深黑。


雨止风怒号,风鸣雨淅淅。

银河露冷,金杯酒酽,天上人间欢遇。
多情终古属今宵,又岂是、秦朝楚暮。


片云乍起,罗衣暗湿,偏有无端风雨。

层岚结翠影霏微,拥作重阴没夕晖。


十里云烟低野路,四山风雨上秋衣。


青泥裹足胶难步,黄叶黏人湿不飞。

凡骨何堪得再行,渴心犹要谒通明。


惊闻竹树连山雨,疑有风雷㩧地声。


鹿啖黄精知岁久,人逢青箬便神清。

万里崎岖愁不禁,飞猿更听雨淋淋。


剩将暑药凉无用,未著秋衣寒已深。


刻鹄雕虫成底事,牧羊喂鸭负初心。

风叠云成片,沟搓水作层。


湿书移案避,添砚就檐承。


瓦击声疑雹,窗低暗欲灯。

车中览书罢,举头失青山。


五日无纤云,春晴固应悭。


须臾骤雨过,忽已罗青鬟。

城头归乌喘拓翼,夕阳栏干手可炙。


长虹如篆报雨来,云脚插下千里赤。


南山端正太古屏,飞廉扫云为拨墨。

急风吹不散,肤寸起云层。


覆手檐如泻,寒心霤莫承。


雷轰天上鼓,电掣眼前灯。

炎蒸消尽作浓阴,湖上兹游喜重寻。


急雨洗开荷芰色,清风借出管弦音。


凉生顿觉絺衣薄,欢至宁论酒盏深。

回风萧飒过山西,一望平郊雨脚齐。


但使农畴苏旱稼,敢辞客路踏春泥。


暮投野寺明灯宿,声入幽窗绿树低。

公堂日多暇,薄暮游清池。


孤云从西来,若与云盖期。


急雨乱荷芰,红绿左右披。

空门寂寂淡吾身,溪雨微微洗客尘。


卧向白云情未尽,任他黄鸟醉芳春。

荷雨生凉后,怀我美人情。


聚谈真复乐,解散良不轻。


中道别我诗,字字心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