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农野希时雨,闲居自素风。
落霞山向背,鸣犊水西东。
散发调金奏,抽毫想雪宫。
背泚沾初伏,韶薰想远天。
江帆飞鸟外,野服制荷前。
弄艇谁同调,看花忽隔年。
伏气午弥壮,泉声幽更闻。
暂酣河朔饮,谁奏北山文。
地迥花如绣,堂虚栋出云。
暵谷愁猿鹤,枯岩老蕨薇。
窥阴移独榻,延景敞重扉。
不见暄埃动,焉知静者稀。
坐爱排檐木,平临浴鹭塘。
零风竹粉净,约水芰丝长。
野渡逢人少,邻炊属岁荒。
滚滚黄尘陆海涛,酒禅偏许醉中逃。
足音自是空虚少,道气何如畏垒高。
蛙答溪喧浑鼓吹,竹开风箨总旌旄。
青雀舟分,黄鹂坊别,帆湿春雨。
闻坊僧扉,便携诗锦,笑指烟云路。
卷县西南,万千翠壑,知被何山留住。
避暑北窗下,凉风吹幽襟。
蕉竹夹深翠,仲夏如秋阴。
残花犹未尽,寒蝉已先吟。
残年如寄让先归,少待黄泉有见时。
岁岁相望艰一面,只将死别当生离。
淩寒双竹倏中分,转自裁哀释主廑。
新花犹未出圆荷,月射风翻卷翠波。
对酒强须通夕醉,暑天清景此为多。
古寺重来兴转添,舟中午暑正炎炎。
野僧引客登山阁,稚子穿云映水帘。
热得清凉身暂健,老便闲静意难厌。
不堪蜗舍暑如炊,何处清幽可杖藜。
未约客须先觅酒,要寻凉必去临溪。
撑船访洞林间港,坐石吟风柳下堤。
六月暑如炊,追凉此地宜。
棹舟荷柄飐,坐石竹阴移。
筹贯壶双耳,鼎烹茶一旗。
炎赫无逃处,如何得雨来。
云生应有望,风卷又还开。
携簟寻池阁,倾醪注晚杯。
寰区皆是火,何地避炎官。
散发松阴下,挂巾石壁间。
诗题疏竹润,酒入碧筒寒。
金仙楼观郁嵯峨,昔日曾容万绮罗。
不见园林蒙锦绣,空教钟鼓唤笙歌。
印花宝甃封苍藓,倚槛晴山拥翠螺。
楚国元卑湿,炎天更郁蒸。
风吟同倦虎,霄望剧愁鹰。
渴肺尘将岔,流肤汗不胜。
偏屋支岩稳,斜廊引路通。
虚明疑贮月,凄冷自迎风。
六月尤宜此,红尘不到中。
世间无处避炎蒸,欲叫西风叫不应。
恨乏白檀除热恼,心思赤脚踏层冰。
醉游河朔谁同往,表借明光愧不能。
自抱桃笙过竹林,浓阴一片直千金。
清眠尽晚无人唤,时有风鸣石上琴。
颜舒且对清樽酒,昼永方浓翠幄阴。
环佩响溪寒浪急,画图藏谷绣烟深。
斑生石润苔纹乱,碧度云飞鸟影沉。
梵寺斋殿深,屋古洞阴冷。
火云自空飞,此地暑尽屏。
乍至心已清,坐久体如冰。
已剖冰盆金粟瓜,旋调雪水试凉茶。
宫娃未解君恩暖,尚引青罂汲井花。
避暑北山下,修篁夹林阴。
客来澹忘言,稍觉清我心。
酷暑尚可避,酷吏不可禁。
开堰午溪上,百亩可灌之。
长输不尽流,盖有源头为。
兴言百世计,生理始于兹。
有客在涧西,掬泉弄秋月。
委心任自然,稍稍忘蕴结。
空山更何有,白云静堪悦。
高岩暑雨霁,晨光眩初阳。
客子适登览,扪萝陟层冈。
绝壁倚孤峭,老树郁青苍。
夏旱雨有数,聚巫还可求。
今年忽大旱,疲民实煎忧。
涧西隐君子,精诚达冥幽。
韵士得幽趣,名山还再寻。
逍遥清凉界,披豁烦热襟。
粲粲古桂花,娟娟青竹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