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满山残雪满山风,野寺无门院院空。


烟火渐稀孤店静,月明深夜古楼中。

钟鸣山川晓,露下星斗湿。


老夫梳白头,潘何埙篪集。

钟楼斜倚山一角,势成注坡千丈落。


其下诸峰尽培塿,划开天镜天如削。


新霜点树叠云锦,绝顶僧巢飞鸟托。

平生最爱钟声好,今上钟楼更看山。


楼下钟声才一杵,白云几度幻苍颜。

《礼》之《乐记》云:钟声铿铿以立号,号以立横,言号令之发,充满其气也。
春秋之义,有钟鼓曰伐,言声其罪以责之也。
而道人桑门师,亦谓为信鼓,盖以其警斋戒勤惰之心,时朝礼早暮之节。

野寺荒台饯客游,江湖城郭暂消忧。


危檐独趁翩翩燕,细浦双行宛宛鸥。


人世举杯俱胜迹,风林长夏有清秋。

东北丛林冠此都,地分清寂聚僧徒。


青天宝塔还今古,赤日珠光乍有无。


草径鹭乾时独立,松林鹤并晚相呼。

老足秋能健,朋游崄益豪。


眼当孤阁放,身巳百层高。

危阁秋登霁,寒烟晚坐重。


长风欲动地,落日故衔峰。


苇飐腾双鹜,云拖挂一龙。

台上一钟鸣,登台万里平。


蒹葭天正远,云气暮还生。


饥雀喧空泽,黄蒿断古城。

早岁传经发已斑,寄身精舍渺人寰。


苔边屦迹堪盈户,花外钟声正掩关。


骤觉海潮生静夜,却随仙梵响空山。

栏外飞霜月色幽,衔杯促膝夜绸缪。


人如乌鹊仍三匝,谁赠绨袍度九秋?


客计艰难经蜀道,壮心牢落拂吴钩。


相看各负元龙气,今夕同凭百尺楼。

吴楚相期动隔年,重逢怀抱转凄然。


悲秋已过黄花节,按曲新裁白苎篇。


万里烟波冯子铗,一床书画米家船。

百尺阑干围暮钟,江流曲曲卧真龙。


望穷南亩栖禾黍,天放西风吹菊松。


落日楼台俱渺渺,浮云舟楫自重重。

西北参天著数峰,山门未入已闻钟。


步穷石拂三千界,心醉林花几百重。


欲向巅崖挥老笔,更窥泉影认衰容。

樊川别业辋川庄,摩诘才情小杜狂。


闻说当年多胜事,却怜官职苦相妨。

佳树名花总是春,画帘遥隔软红尘。


池台政赖闲妆点,惟欠林边学吠人。

楼凭青嶂迥,人到上方稀。
古寺愁春雨,疏钟送落晖。
云林孤迹远,法界一尘微。
幽栖无热客,地僻自鸣蛙。
危楼一登眺,晚凉清兴赊。
疏林方寂历,恶木半槎牙。
凭高直欲驭西风,百里纤毫尽发蒙。
楼观相望秋色里,江山争丽海光中。
云容入座如相识,足力缘梯尚不穷。
云间缥缈出层楼,楼上钟成四百秋。
当日繁华今不见,钟声依旧满林丘。
古寺闲寻得,篱疏竹数竿。
僧偏渡江早,客正入山难。
土锉烟初断,香台影自寒。
韶华永,景缀暮春时。
婪尾犹留花映酒,舞腰渐看柳成围。
丽日正迟迟。
谁结屋,庭宇拟莲龛。
十八阿罗空际现,三千妙谛静中参。
盥手诵华严。
桐荫覆,翠屋护秋深。
绕舍扶疏堪立月,拂窗罨霭好鸣琴。
未许点尘侵。
庭幽邃,修竹荫阶除。
昼静淡烟笼箨笋,秋高凉露湿林于。
一径绿云铺。
吟啸晚,天半彩桥横。
影带断霞归水浦,气含残雨过江城。
雌霓唤分明。
兰芬处,泉石亦膏盲。
九畹尽堪纫蕙带,中泠谁与试茶香。
花水两含芳。
斑斑竹,绕舍弄云梢。
风度似调瑶瑟韵,雨来疑送楚江潮。
静对读离骚。
风雨古,森列九株青。
千尺亭亭流月影,半空飒飒起涛声。
应有紫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