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楚泽春残雨又风,啼莺芳草思无穷。


芜菁满地黄金烂,不及蔷薇一点红。

学书之法,非口传心授,不得其门。
故自羲、献而下,世无善书者。
惟智永能寤寐家法,书学中兴,至唐而盛。

学书以沉着顿挫为体,以变化牵掣为用,二者不可缺一。
若专事一偏,便非至论。
如鲁公之沉着,何尝不嘉?怀素之飞动,多有意趣。

学书之法,非口传心授,不得其精。
大要须临古人墨迹,布置间架,捏破管,书破纸,方有功夫。
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墨。

书自蔡中郎邕,字伯喈,于嵩山石室中得八角垂芒之秘,遂为书家授受之祖。
后传崔瑗子玉,韦诞仲将,及其女琰文姬。
姬传钟繇元常,魏相国。

书肇于庖牺,笔墨纸研,皆世古用,后世异其制尔。
《书》称作会,纪于太常,非可以力削为。
而《诗》称彤管,知非始于蒙恬也。

今日曷不乐,孤倡无与酬。
兀坐把书卷,展玩不自休。
借问谁所为,其人已千秋。
我思仇山人,山川莽回互。
十书九不到,木叶岁频暮。
颇闻近移居,并失梦中路。
虚堂坐无言,缱绻悲宿昔。
常时眼中人,已如不相识。
剥啄者谁子,令我喜折屐。
昔慕栗里翁,颇复志耕耘。
偶入翰墨场,把笔学为文。
偃蹇独何成,喧啾浪云云。
萧萧十日雨,出门竟何之。
不愁道路难,所惧沾我衣。
悠悠看屋梁,作计诚已非。
惊涛卷长空,气势来东北。
密雨抛散珠,油云张重幕。
琴书颇繁重,汊港复幽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