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行行出城南,登高望三丘。


雉堞壮天居,宫殿若云浮。


星分斗牛野,水合江汉流。

京城城北雨花台,岁岁登高此处来。


松下烹茶烧石鼎,竹边呼酒泻琼杯。


塞鸿应候同秋至,篱菊逢时带露开。

秋后钟山,苍翠色、可供餐食。
登临处、怨桃旧曲,催梅新笛。
江近苹风随汛落,峰高松露和云滴。

大江断后谁绝前,右踞苍虎龙左蟠。


英雄角逐三百载,庭花玉树歌声残。


王气消磨城郭改,荒村古木栖寒烟。

雾蒙蒙,丝缕缕。
密还疏,来复去。
行人莫怪断轻魂,小庭也酿愁无数。
难得重阳称意晴,雨花台上畅游情。
品泉曾共煎茶到,出郭聊为访菊行。
对景不堪惊物候,登高还欲志澄清。
看花雾里重开眼。
抛断了、压衣金线。
一卧沧江,谁道相逢晚。
高城不碍登临眼。
烟树外、大江如线。
坐对周遭,山色斜阳变。
登眺台千尺,论心酒一尊。
青霜侵树杪,丹叶舞江村。
逐浪同浮梗,随风欲断魂。
促膝红炉拥肉围,浅斟竹叶介繁禧。
明年雪里人应健,醉客诗成语益奇。
戏掬巧争肌玉莹,快餐不省鬓丝垂。
因时兴灭易成空,更向层台觅旧踪。
江渚馀寒栖白鹭,山岗晴色转青龙。
风烟暖入千林景,丝管春生万井容。
竟夕飞花一尺围,今朝晴色荷神禧。
共寻萧寺因乘兴,直上高台是爱奇。
鳷鹊馀寒通北极,凤凰斜照落西垂。
春中景物尚凄然,小立崇台古树边。
潮信不嫌城寂寞,山光似与客留连。
英雄马鬣无馀地,气势龙蟠得几年。
燕蓟走江浙,洋洋夸此台。
金仙入幽梦,真能易凡胎。
徒步良自苦,行行益纡回。
高台上与碧云齐,坐看冰轮出海西。
吴苑参差双阙迥,楚天高阔万峰低。
灯悬村落昏初见,帆出江烟远欲迷。
郭外香台胜日登,天花曾现六朝僧。
宜春犹载屠苏酒,不夜先观太乙灯。
柳上轻烟吹作雨,梅前残雪积成冰。
落叶山中寺,秋风江上台。
凤城双阙迥,牛渚片帆来。
繁吹暮仍急,清樽醉复开。
雨花台下树为烟,抔土于今已一年。
亦有催妆旧时客,同来酹酒晚风前。
芳台春色吐奇葩,载酒登临引望赊。
磴阁香风霏瑞露,荐堂清梵落天花。
窥帘素女看骑射,折柳游郎关丽华。
绀殿珠宫结驷行,登台共豁远游情。
林花雨霁双峰出,云木凉生一鸟鸣。
禁苑晡烟开树色,秦淮春水长潮声。
一僧一蒲团,钟动众僧坐。
日暮经梵声,松风相与和。
于此得清闲,胡受俗尘挫。
秣陵城南秋雨来,西风吹上雨花台。
台高俯瞰白下尽,渡江云断斜阳开。
江声如雷走吴楚,木叶翻飞塔铃语。
空台寂寞久,日日满残阳。
不见雨花迹,时闻丛桂香。
冈头望深竹,幽处有茅堂。
虾笋黄州忆昔年,潘家酒肆几流连。
雨花曾食春前菜,风味重尝海外天。
生较雷菌犹缓缓,采同山荈自绵绵。
山蟠江绕树层层,木末危亭晚更登。
烟雾不分千里目,牛羊都识六朝陵。
城头霞乱宫云散,渡口花浓战血凝。
云公说法处,斜日指前朝。
台冷花犹落,禅空雨尚飘。
劫灰龙子护,山鬼女萝招。
黄叶萧萧眼倦开,北风吹客上高台。
千秋王气朝云散,万里边声塞雁来。
旧苑荒榛多牧马,青山落日独衔杯。
居士室中天女现,生公台上雨华悬。
只因妙语倾人听,非有真花堕我前。
却似文章称锦丽,亦如咳唾说珠圆。
不谭仁义只谭空,一着参差在个中。
台上缤纷花正雨,城边一阵已西风。
君王自有君王业,何事区区翻贝叶。
高台上与碧云齐,坐看冰轮出海西。
吴苑参差双阙迥,楚天高阔万峰低。
灯悬村落昏初见,帆出江烟远欲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