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不从文叔作三公,归著羊裘大泽中。
石濑钓台非故地,云山江水自高风。
烟迷宿草古遗恨,树拥危楼新奏功。
山中景物雨中楼,争道风雩是此游。
竹径有香深处净,松坛无影上方幽。
茗留宿润春初撷,苓待新晴夜欲收。
母怪侏㒧语杂华,静中禅却自成家。
石庵故有诗题竹,雪老曾闻榜说茶。
三日天能留阁雨,一杯吾亦对山花。
一木还将古殿支,真公五叶又逢师。
闲云锡远心初定,净水瓶深手自持。
南涧浚泉寻石窦,西林望月倚松枝。
石畔青梧正有华,白云深处问僧家。
壁葭梦远犹疑画,垆竹盟寒不为茶。
绣岭峰回松起籁,黄梅时尽雨如花。
倚天松不受风摇,白鹤回翔似有招。
何处客来忘此阁,故人诗在忆同朝。
采苓每带云双屐,供石时添水一瓢。
不宿山中已二年,老僧还话二年前。
戏移片石真奇迹,笑却千金是隐缘。
半夜未眠泉远滴,四山无籁月孤悬。
出郭初闻县阁钟,西林东日破朦胧。
我于寺主元无约,诗与禅家各有宗。
三伏炎蒸须谢客,四朝衰懒合明农。
舞雩何处问高坛,松阁春风晚带寒。
病起不须操几杖,诗成刚在凭阑干。
榻缘徐孺初教下,垆为王郎试索看。
石鼎诗成向我歌,听松楼外竹为窝。
风烟逸望三江远,湖海清谈一夜多。
云近不知山是否,雨深还问月如何。
天风满榻坐参禅,上有松声下有泉。
高阁我来三纪外,老僧谁起百年前。
茶垆夜湿昙花雨,画壁春销劫火烟。
七里青山两载心,秋官为我一登临。
病馀幽思泉兼石,别后佳音玉更金。
夜雨不嫌苔径湿,春寒偏爱竹房深。
阁倚青山书满堂,门齐通德里高阳。
传家载世惟清白,教子何人似义方。
班嗣一丘虽道卷,刘商七业已名彰。
结庐人境,看地偏心远,悠扬物外。
插架图签相坐对,脉脉此情谁介。
写韵凭轩,斗茶覆碗,赢得旁人怪。
阆山锦屏秀,阆水碧玉寒。
高阁俯城邑,飞甍出云端。
惟昔隐君子,卜筑兹考槃。
势压最高峰,四轩横断虹。
江山形胜外,疆埸尽图中。
景物浩无主,尘襟到即空。
庭有松萝砌有苔,退公聊此远尘埃。
湖音隐隐海门至,泉势潺潺石缝来。
夜榻衾裯仙梦觉,晓窗灯火佛书开。
锦川城里玉溪横,溪上浮图画阁明。
我念官拘登未暇,有风终日为谁清。
一凭栏望意无穷,民屋连云叠嶂中。
微术可令民不疚,有惭兹阁号观风。
相逢长日坐如痴,瘦得吟肩耸过颐。
天意复生郊岛在,人心自逐古今移。
高秋月色行松顶,半夜山中读楚辞。
何处笙箫起半空,满山斜日动蛟龙。
老僧无语凭栏久,过尽白云千万重。
地形连斗阁连云,松籁曾经佛祖闻。
永夜月明人到少,海光山色自平分。
月色泉声境自真,有身终不惹埃尘。
山中受用只如此,住者知为澹泊人。
两松阶旁各魁然,昔时所植今百年。
伟干矗空柯倒悬,浓阴蔽日云压椽。
依树稳坐苔为毡,长风送响惊鹤眠。
僧房一簇荒村前,古壁苍黑经百年。
老僧沽酒觞群贤,俄尔耳边声沸天。
浑如峻岭飞百泉。
江远轩窗静,登楼逸兴同。
高歌惊鹤梦,落日醉松风。
白社人还聚,青山意不穷。
拄杖偏宜最上头,羽人何处访丹丘。
四山春雨空侵牖,终日奇云不去楼。
欲与《黄庭》参《内景》,谁将紫字写灵修。
晚际闲将景物看,郡人休笑苦凭阑。
远山露色知晨霁,素月笼光报夜寒。
野烧顺风穿绝顶,渔舟随浪转长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