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黄叶岭头黄叶飞,白云庵畔白云归。


叶随游子终相失,云伴禅翁得所依。


会解腰间斩马剑,肯寻江上钓鱼矶。

阴谷不寓暑,风松朝露零。


乳溪逗绿筱,琴筑声泠泠。


老石渍金碧,窅然沈列星。

泽国西风霜树多,萧条茅屋倚江波。


家人酒馔兼虾菜,野老衣裳杂芰荷。


东海任公时问信,沧浪孺子亦来歌。

带雨飘阶冷,随风著幔凉。


愁心故宫树,片片落寒霜。

金风弄色。
又树头晒晚,归雁时节。
绿意全非,人立黄昏,枝枝照眼明灭。

石壕村外晚蝉嘶,秋获深愁刮地迟。


莫道贫家无一物,尚馀黄叶罥蛛丝。

弱质全凋露,繁阴半坠霜。


纷纷飞玉砌,冉冉覆银床。


色岂经秋澹,声偏入夜长。

合浦飘仍远,长安落未终。


千林俄失翠,一水间流红。


寂寞经秋雨,彷徨后夜风。

吾心爱黄叶,不翅于南金。


九月秋风高,柴门积来深。


一一自掇拾,书我白头吟。

眼中黄落尽雕年,独上高楼海气寒。


从古诗人爱秋色,斜阳鸦影一凭栏。

碧叶换华滋,黄云覆玉墀。
影将寒意淡,色与秋光宜。
长信容初敛,长门宠易衰。
龙门非旧干,露井非故林。
凋尽千丛翠,都缘一片金。
烟霜不惮染,蒲柳更惊心。
寂寂寒鸦欲暝天,就中人物定谁贤。
缤纷落木行俱尽,憔悴残秋强自妍。
一叶枯荣视天下,满楼风雨忆江边。
严霜凛冽天泬漻,调调刁刁风怒号。
感兹黄叶歌且谣,黄叶未黄重阴交。
脱离根株随所遭,黄叶欲下风欲高。
岁晏天萧萧,日落山苍苍。
寻幽度小涧,眺远跻层冈。
班坐古道上,落叶满地黄。
影瘦团霜,声寒战野,暮色先归高树。
橘柚烟晴,掩映近山官路。
正辽空、一雁来时,带几点、乱鸦栖处。
几日沉阴,疏林残叶寒成阵。
蝉鸣鸦点不胜秋,秋色和烟暝。
片片斜斜整整。
日落燕台,乱鸦啼近黄昏候。
不多庭树弄秋声,听得人消瘦。
寒到霜前雁后。
可怜瘦尽秋怀,寥空也换凄凉色。
平林远近,西风作意,教伊狼藉。
薄霭愁笼,斜阳冷染,画残金碧。
梅边春兴浩无涯,长忆西湖处士家。
我政念君君过我,夜窗同共醉疏花。
黄叶忽摇落,秋风搴碧帷。
青天月初上,照我举杯时。
清景此相惜,高歌应不辞。
夕阳村路。
诗筇瘦,平林秋意如许。
天涯可奈感飘零,恁打头飞处。
清明才过尚馀凉,十日征尘道阻长。
山近桥陵皆拜伏,田环都邑尽康庄。
春晴草木含新润,小别知交感异乡。
洗却尘容玉露寒,晴光烘染上林端。
江枫向夕宜残照,墙杏争春竟误看。
未老朱颜怜晚暮,从来紫气近长安。
花容二月旧时春,霜叶殷红树树新。
到眼秋光明绣陌,近畿风景识枫宸。
赐绯乍可呼卢采,服紫真能化国人。
西来节候近澄清,路树临风最有情。
绀碧几重深坞隐,朱殷一带夕阳晴。
声中血性秋能语,梦起酡颜醉欲醒。
夕阳山树隐隆隆,更有霜容着叶红。
仙府紫霞常映日,灵禽丹绶漫迎风。
不须载酒心如醉,却意飞花兴感同。
翻疑橘柚逾淮生,秋入平林画不成。
淡抹微烟含气早,初经凉雨挹尘轻。
萧萧似有辞柯意,点点偏馀唤渡情。
阴阴丛绿衬疏黄,点缀林光妙擅场。
晚节花香终觉艳,平芜草短莫悲凉。
新愁最易催人老,薄病犹堪靓晓妆。
萧疏仄径秋容瘦。
卷帘生怕西风骤。
憔悴不胜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