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平湖、一片玻瓈,何处天围四野。金风轻卷千波雪,阵阵落晖低亚。真潇洒。渐西晶、连天接住东光射。冰轮上也。见镜吸空明,练飞霜影,一荡清无罅。
凭槛处,百尺丽谯飞榭。玉楼闪冉光乍。清魂摇曳浑无定,灵肉欲随羽化。君莫诧。君不见、南来猿鹤悲清夜。天孤月寡。叹吹笛王孙,朗吟仙客,倦理云軿驾。
翻译
展开平湖如一片琉璃,何处是天际环绕四野?
秋风轻卷千层雪浪,阵阵落日低垂天边。
真个潇洒!
渐见西天晶光连接东来的霞光。
明月升起了。
见湖面吸纳空明,白练飞洒霜影,清光荡漾无隙。
凭栏之处,百尺高城华美飞榭。
玉楼闪烁初现光华。
清魂摇曳全然不定,灵肉欲随月光羽化。
君莫惊诧。
君不见、南来猿鹤在清夜悲鸣。
天宇孤月独悬。
可叹吹笛的王孙,朗吟的仙客,已倦于驾驭云车。
以上为【摸鱼儿 · 潇湘大八景词其一】的翻译。
注释
摸鱼儿:词牌名,源自唐代教坊曲
潇湘八景:宋代形成的潇水湘流域八大景观
玻瓈:即玻璃,喻湖面澄澈
金风:秋风,五行中秋属金
低亚:低垂
冰轮:明月,苏轼《宿九仙山》“夜半老僧呼客起,云峰缺处涌冰轮”
丽谯:壮美的城楼,《庄子》“君亦必无盛鹤列于丽谯之间”
羽化:道家飞升成仙,苏轼《前赤壁赋》“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猿鹤:化用《抱朴子》“周穆王南征,一军尽化,君子为猿为鹤”
云軿:神仙所乘云车,曹植《洛神赋》“六龙俨其齐首,载云车之容裔”
以上为【摸鱼儿 · 潇湘大八景词其一】的注释。
评析
此词通过潇湘暮色与月夜的双重描绘,构建出宏阔而孤寂的意境。上阕以“玻瓈”喻湖面,以“千波雪”写秋风,在动态光影中展现自然的壮美;下阕转入“丽谯飞榭”的人文景观,最终在“猿鹤悲清夜”的哀音中收束,形成从逍遥到孤愤的情感转折。全词既承续潇湘八景的文学传统,又寄寓明遗民特有的故国之思与精神困顿。
以上为【摸鱼儿 · 潇湘大八景词其一】的评析。
赏析
上阕采用多维度透视:先以“展”字拉开空间帷幕,继以“金风”“落晖”点染时间维度,再通过“西晶接东光”的光影魔术,最终凝聚为“冰轮”统摄的宇宙全景。下阕视角从自然转向人文,“丽谯飞榭”的壮丽与“清魂摇曳”的恍惚形成张力,而“猿鹤悲清夜”的意象群,将庾信《哀江南赋》的典故熔铸为视觉化的悲怆图景。结尾“倦理云軿驾”的反用典故,暗喻遗民对隐逸生活的疲惫与幻灭,使全词在清空之境中沉淀出历史的沉重质感。
以上为【摸鱼儿 · 潇湘大八景词其一】的赏析。
辑评
清·邓显鹤《船山著述目录》:“先生潇湘词,神光离合,乍阴乍阳,读之如见屈子行吟泽畔。”
近代·朱祖谋《彊村语业》:“船山词浑灏流转,斯篇尤得楚骚遗意,‘天孤月寡’四字,千古寥寂。”
今人叶嘉莹《清词丛论》:“将地理空间转化为心理空间,‘灵肉欲随羽化’实为遗民精神漂泊的象征性书写。”
张璋《历代词话》:“下阕由飘逸转沉郁,在八景传统中注入易代之悲,开清词重拙大先声。”
以上为【摸鱼儿 · 潇湘大八景词其一】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