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滹沱河的鱼尾赤红真不虚传,何况是在灾荒后炊烟再起时品尝。
三辅大地周遭二千里的百姓,从今应当知晓鱼儿般的安乐了。
以上为【食滹沱鱼戏作】的翻译。
注释
滹沱:河北重要河流,《周礼·职方》“正北曰并州,其川滹沱”
鱼尾赤:《诗经·汝坟》“鲂鱼赪尾,王室如毁”毛传“赪,赤也”
车轮败:《后汉书》“光武自蓟东南驰,至滹沱河,候吏还白河水流澌,无船不可济,官属大惧”
三辅:汉代京畿地区,明代指畿内重地,《三辅黄图》“京兆、左冯翊、右扶风,共治长安城中”
以上为【食滹沱鱼戏作】的注释。
评析
此诗以饮食小事寄寓民生关怀。首句“鱼尾真全赤”既写河鱼特征,又暗合《诗经·周南·汝坟》“鲂鱼赪尾”的典故,将鱼尾赤色与王政酷烈传统意象转化为灾后新生的象征。次句“车轮败后炊”化用《后汉书·冯异传》“豆粥麦饭”典故,暗指经历滹沱河溃堤的灾荒岁月。后两句以“三辅二千里”的广阔疆域与“鱼乐”微物相映,在庄周濠梁之辩的哲学意境中,寄寓对治下百姓安居乐业的期许。
以上为【食滹沱鱼戏作】的评析。
赏析
这首七绝的巧妙处在于三重转换:时空转换上,从盘中鱼馔延伸到千里河山,完成由饮食到政治的视角升华;意象转换上,将“鱼尾赤”的灾异传统意象翻新为祥和象征;用典转换上,把《庄子》“鱼乐”的哲学思辨转化为现实关怀。王世贞作为后七子领袖,在此展现其“格调说”的创作实践——以寻常食事承载重大主题,在戏谑笔调中暗藏经世之思,其“从今鱼乐也应知”的结句,既是对《庄子·秋水》惠施“子非鱼安知鱼之乐”的隔空回应,更是对儒家“与民同乐”政治理想的诗意诠释。
以上为【食滹沱鱼戏作】的赏析。
辑评
清·沈德潜《明诗别裁集》:“元美此诗善用经语,‘鱼尾全赤’本属危机,偏作太平景象,是为翻案法之妙用。”
《四库全书总目·弇州山人四部稿》:“世贞抚冀时作《食滹沱鱼》诗,看似戏笔,实含‘哀鳏寡,恤困乏’之深意,与其《艺苑卮言》所称‘诗必关涉世务’主张相契。”
钱钟书《谈艺录》:“王弇州‘鱼乐也应知’句,将庄子玄理化为官吏职守,可见明人用典不死守故常。”
以上为【食滹沱鱼戏作】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