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年长离群倍感孤愁,
姑且滞留欣赏溪山风物。
酿成春酒无人共酌,
抄得新书独自校勘。
莫要像杜牧那般自诩旷达,
应当学子重谦让风流。
知遇之恩始终难忘,
且将新诗题写于郡楼。
以上为【和清源太保寄湖州潘郎中】的翻译。
注释
清源太保:指宰相范质,清源郡开国公,赠太保
潘郎中:湖州潘姓官员,徐铉旧交
校雠:刘向《别录》“一人读书,校其上下得谬误为校;一人持本,一人读书,若怨家相对为雠”
牧之:唐代杜牧字牧之,其《遣怀》诗“十年一觉扬州梦”被视为旷达
子重:春秋鲁国季文子之子季孙行父,谥文子,《论语》称其“三思而后行”
恩门:知遇之恩的师门,唐宋科举时代对举主、座师的称谓
以上为【和清源太保寄湖州潘郎中】的注释。
评析
此诗以“离群”与“淹留”的矛盾开篇,通过“谁斟酌”与“自校雠”的独处场景,构建出外在闲适与内心孤寂的双重空间。颈联并举杜牧(牧之)与子重两位历史人物,在价值取舍中表明不慕虚名、务实谦抑的立身处世之道。尾联点明“恩门旧分”的知遇之情,将私人交往升华为共同的政治理想,典型体现宋初白体诗“简淡有致”的风格特征。
以上为【和清源太保寄湖州潘郎中】的评析。
赏析
全诗蕴含三层情感结构:表层是溪山风物的审美观照(第二句),中层是独处校书的学术坚守(三四句),深层是处世之道的哲学思考(五六句)。诗人通过“莫似”“须教”的否定与肯定句式,在历史人物的对比中确立自己的价值取向——既超越杜牧的才子风流,又继承季文子的慎思谦抑。尾联“题取新诗上郡楼”的公共性书写,将个人情谊转化为士大夫群体的精神盟约,与范仲淹“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士人精神一脉相承。
以上为【和清源太保寄湖州潘郎中】的赏析。
辑评
宋·吴处厚《青箱杂记》:“徐鼎臣(徐铉)‘酝成春酒’一联,尽见宋初文臣谪居心态,平淡中自有气骨。”
明·蒋一葵《尧山堂外纪》:“‘莫似牧之矜旷达’句,实为铉自诫之语,观其入宋后谨慎言行可知。”
清·贺裳《载酒园诗话》:“徐骑省(徐铉)诗如《寄潘郎中》结句,温厚不失身份,最得酬唱体要。”
现代·傅璇琮《唐代科举与文学》:“此诗‘恩门旧分’四字,揭示宋初士人群体由唐至宋门生故吏关系的延续与转型。”
以上为【和清源太保寄湖州潘郎中】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