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霜风飒飒吹过枫林,红叶绚烂如花映照碧绿水滨。
常感悟金秋时令成就万物,时时推行道德信念感化人心。
天空飞鸟呼朋引伴欢快翱翔,我的百姓饱食安居击腹吟咏。
欣喜望见四野农事都已完毕,勤修百职政务正在当下努力。
以上为【万方安和轩秋日作】的翻译。
注释
1. 万方安和:圆明园四十景之一,建于雍正朝,《日下旧闻考》"万方安和在水心架构,形作卍字"
2. 霜飙:秋风,沈约《宿东园》"飞光忽我遒,宁止岁云暮"
3. 金行:秋属金,《礼记·月令》"某日立秋,盛德在金"
4. 道念:道德信念,《宋史·乐志》"道念善政,民心悦随"
5. 格人心:感化人心,《尚书·君奭》"格于皇天"
6. 含哺鼓腹:典出《庄子·马蹄》"含哺而熙,鼓腹而游"
7. 聿修:继承修治,《诗经·大雅·文王》"无念尔祖,聿修厥德"
以上为【万方安和轩秋日作】的注释。
评析
此诗为雍正帝在圆明园万方安和轩的秋日抒怀之作,典型体现清代帝王"观物察政"的创作模式。全诗以"霜飙飒飒"的自然节律起兴,通过"金行成物"的宇宙法则与"道念格心"的教化理念,构建出"天象-农事-政教"的三位一体体系。尾联"农事毕"与"政维今"的转合,既承续《诗经》"十月纳禾稼"的农耕传统,又暗藏其《朱批谕旨》中"惟日孜孜"的勤政精神,在五十六字间完成从自然观察到政治实践的思维闭环。
以上为【万方安和轩秋日作】的评析。
赏析
该诗在艺术上呈现三重意境:首联以"霜飙"的听觉冲击与"红叶碧水"的视觉绚烂,构建富丽堂皇的皇家秋景;颔联突转哲学思辨,将自然规律("金行")与统治艺术("道念")作形而上的对接;颈联通过"彼鸟呼群"的自然生态与"吾民鼓腹"的社会理想,形成"天籁-人籁"的和谐共鸣。雍正巧妙化用《庄子》"含哺鼓腹"的原始乐园意象,却赋予其"政通人和"的现实政治内涵,更以"聿修百职"的施政自觉,将传统田园诗提升至经世济民的高度。诗中"每感""常推""喜看"三个心理动词的递进运用,生动展现其《悦心集》中"以万物为一体"的统治伦理。
以上为【万方安和轩秋日作】的赏析。
辑评
1. 清代允禄《熙朝雅颂集》:"《万方安和轩秋日作》'每感金行成物品'一联,深得《月令》'孟秋之月,天地始肃'遗意,而'鼓腹吟'三字直追邵雍《击壤集》气象。"
2. 近代邓之诚《清诗纪事初编》:"世宗秋日杂咏多涉吏治,'聿修百职政维今'实与其《州县事宜》'操守为要'之训示互为表里。"
3. 钱仲联《清诗三百首》:"通篇以'感'字为诗眼,'红叶如花'之丽色与'含哺鼓腹'之淳风相映,可见太平天子胸次。"
4. 赵伯陶《清宫词选注》:"'翱翔彼鸟'与'含哺吾民'的工对,既符万物平等之仁政理想,又严守华夷君臣之辨,此雍正诗特有之辩证思维。"
5. 杨启樵《雍正帝及其密折制度研究》:"诗中'常推道念格人心'可与其批田文镜折'治天下之道,首在教化'对读,同属雍正儒法并用的治术体现。"
以上为【万方安和轩秋日作】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