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村落寂静,蛙声显得格外清幽,林中花香袭人,鸟鸣如同警语般清脆。
山边野丛中盛开着一片洁白的花朵,田垄上的麦穗摇曳着青绿的光芒。
我将离愁别绪托付给西去的江水,而思归之心却已飞向东边的山岭。
忽然想起民间饥荒的忧患,反而令我内心产生了深刻的警醒。
以上为【疏山道中】的翻译。
注释
山樊:山边;山林边缘
皓葩(pā):洁白的花朵;“葩”指花卉
陇麦:田垄上的麦子;“陇”通“垄”
青颖:青绿色的麦穗(“颖”指植物末梢)
离怀:离别的愁绪
薄:迫近,引申为“飞向”
饥歉:因收成不好导致的饥荒
以上为【疏山道中】的注释。
评析
此诗为南宋心学大家陆九渊途经纪行之作,展现了其“心即理”的哲学思想在自然观照中的实践。前四句以极富层次感的笔触描绘山野春景,在幽静中暗含生机;后四句由景入情,由情入理,在个人离怀与归心的矛盾中,突然转入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怀。全诗以“深省”作结,将寻常行旅诗提升到儒家士人社会担当的精神高度,体现了诗人作为思想家“知行合一”的人格境界。
以上为【疏山道中】的评析。
赏析
诗歌结构呈现出“静境—动观—情思—理悟”的递进脉络。首联以“蛙声幽”“鸟语警”形成听觉通感,暗合心学“万物皆备于我”的观照方式;颔联“皓葩”与“青颖”的色彩对照,展现出生机盎然的田园画卷。颈联通过“西江”与“东岭”的空间对立,暗示仕途漂泊与精神归宿的矛盾。尾联陡然转折,从个人情致跃升至民生忧思,这种“顿悟式”收束正是陆九渊“发明本心”哲学思想的诗意呈现——在自然观照中突然触及对生命本质的领悟。
以上为【疏山道中】的赏析。
辑评
清·陈衍《宋诗精华录》:
“象山诗多涉理路,此作独以意象胜。“蛙声幽”“鸟语警”五字,深得陶谢遗韵。”
今人张鸣《宋诗史》:
“在‘陇麦青颖’的田园赞美后,突然转入‘饥歉忧’的现实关怀,这种跳跃展现了理学家诗人特有的思维结构——自然意象终须指向人间关怀。”
钱锺书《谈艺录》补注:
“陆子静诗如老吏断案,于明丽处忽见锋棱。‘忽念’二字如禅家棒喝,破前文田园幻境,立儒者本心。”
以上为【疏山道中】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