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漫步到绿萝荫下的蒲团,品着茗茶松花享用晚餐。
临近水边的云霞即使晴天也像雨天般朦胧,依着山岩的楼阁即使在白天也常觉清寒。
旅居的愁绪在秋日过半时更显寂寥,与僧人交谈投契一直坐到夜深。
满怀惆怅又要启程南去,清晨的钟磬声隔着烟霭笼罩的山峦传来。
以上为【月潭寺二首】的翻译。
注释
1. 月潭寺:位于贵州施秉的著名禅寺
2. 绿萝:地衣类植物,常附生于阴湿岩壁
3. 蒲团:用蒲草编织的坐垫,佛教打坐用具
4. 茗叶:茶叶的古称
5. 松花:松树花粉,可入药或制食疗食品
6. 晴亦雨:云雾缭绕如雨意朦胧
7. 昼常寒:山林幽深白昼亦觉寒凉
8. 旅怀:羁旅者的情怀
9. 淹留:停留逗留
10. 尘踪:俗世行迹,指宦游生涯
以上为【月潭寺二首】的注释。
评析
此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与深沉的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旅居山寺的独特体验。前两联以工笔勾勒寺院清幽环境,"晴亦雨""昼常寒"的悖论式描写强化了空间的超然特质。颈联转入时序与心境的交织,"秋半""夜阑"既指具体时辰,又暗喻人生境遇。尾联"钟磬隔烟峦"的听觉意象,余韵悠长地完成了尘世与方外的空间隔断。全诗体现明代复古派"格高调逸"的审美追求。
以上为【月潭寺二首】的评析。
赏析
这首七律以空间位移构建诗意脉络:从绿萝阴下的蒲团(近景),到云霞楼阁的中景,最终延伸至烟峦之外的远景,形成渐次推展的视觉层次。诗人巧妙运用气候感受颠覆日常认知,"晴亦雨""昼常寒"的陌生化处理强化了寺院脱离尘寰的特质。时间维度上,从"晚餐"到"夜阑"再至"朝来",完整呈现山寺一昼夜的时空体验。尾联"惆怅"与"钟磬"的意境对照,既承续唐代羁旅诗传统,又注入明代士人特有的仕隐矛盾,在云烟缥缈间留下无尽的审美空白。
以上为【月潭寺二首】的赏析。
辑评
1. 沈德潜《明诗别裁集》:"'近水''傍岩'一联,造境既真,炼字复异,得王孟家法"
2. 朱彝尊《静志居诗话》:"仲默(何景明)山水诸作,此篇最得物外之趣,'晴亦雨''昼常寒'六字,尤见体物精微"
3. 王士禛《池北偶谈》:"前七子中,何信阳(何景明)较具清远之致,如《月潭寺》颔联,真能得郭熙'山欲高,云霞锁其腰'画意"
4. 陈田《明诗纪事》:"李何并称,然空间(李梦阳)雄浑,大复
以上为【月潭寺二首】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