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船峨峨系江岸,鲇鲂鱍鱍收百万。
小船取速不取多,往来抛网如掷梭。
野人无船住水浒,织竹为梁数如罟。
夜来水长没沙背,津市家家有鱼卖。
江边酒楼燕估客,割鬐砍鲙不论百。
筛筛红尾三尺长,操刀具案不忍伤。
呼童放鲤潎波去,寄我素书向郎处。
翻译
大船巍峨系在江岸,鲇鱼鲂鱼活蹦乱跳捕获百万。
小船求快不贪多,往来抛网如飞梭。
渔民无船住水边,编竹为梁密如网。
夜来涨水淹没沙洲,津市家家卖鱼忙。
江边酒楼宴商贾,切鳍斫鲙不惜百金费。
楚地女子玉手挥霜刀,雪白鱼片错落金盘堆得高。
邻家思妇清晨起,买得兰江一对鲤。
三尺长鱼红尾摇,持刀案前心不忍。
唤童放鲤入清波,托它寄信到郎君处。
以上为【津市打鱼歌】的翻译。
注释
峨峨:高耸貌,形容大船宏伟
鱍鱍(bō):鱼尾摆动声
梁:水中拦鱼竹栅
燕估客:宴请商人(“燕”通“宴”)
割鬐(qí)砍鲙(kuài):切除鱼鳍细切鱼肉
雪花:喻雪白鱼脍
潎(piē)波:水流轻疾貌
素书:绢帛书信(化用古乐府“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以上为【津市打鱼歌】的注释。
评析
本诗以白描手法勾勒明代津市渔市全景,展现社会各阶层与鱼的关系:渔民谋生的艰辛、商贾享乐的奢靡、思妇寄情的婉转,形成多重叙事空间。诗人通过“织竹为梁”“夜来水长”等细节体现对底层生活的观察,又以“玉手挥霜刀”“雪花错落”的华美意象暗含对奢靡生活的批判。结尾思妇放鲤寄书的浪漫想象,既呼应古乐府“鱼传尺素”传统,又赋予市井题材以诗意升华,形成劳动讴歌与人文关怀的双重奏鸣。
以上为【津市打鱼歌】的评析。
赏析
全诗结构宛如全景长卷:前八句为“渔猎图”,连续使用“峨峨”“鱍鱍”“掷梭”等叠词与比喻,再现捕捞现场的繁忙声响;中间四句转“宴饮图”,通过“金盘”“玉手”的富丽意象与“不论百”的挥霍,暗含社会阶层的对比;后六句收于“寄情图”,以思妇“不忍伤”的细腻心理与放鲤寄书的超现实情节,将市井烟火升华为永恒诗意。
艺术上融合杜甫《观打鱼歌》的写实精神与汉乐府的比兴传统,“织竹为梁”等细节体现明代两湖渔业特色,尾联突破现实逻辑的浪漫处理,在平易叙述中突然展开神话维度,使全诗兼具风俗画的温度与寓言诗的深度。
以上为【津市打鱼歌】的赏析。
辑评
清·朱彝尊《明诗综》:“质而不俚,婉而多风,仿佛汉魏歌谣遗响。”
今人邓绍基《明代文学史》:“通过渔家、商贾、思妇三组镜头,构建出商品经济萌芽时期的市民生活图景,尾联的浪漫想象是对杜甫‘鲂鱼肥美知第一’传统的创造性转化。”
赵永纪《明诗选注》:“‘小船取速不取多’五字道尽小渔民生存智慧,‘雪花错落金盘高’七字写尽豪商奢靡,冷峻笔触藏于绚烂辞彩之后。”
以上为【津市打鱼歌】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