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城之宫,灵苑之中,
奇木万品,庶草千丛,
光分影杂,条繁干通。
寒圭变节,冬灰徙筒,
并皆枯悴,色落摧风。
年归气新,摇云动尘,
梅花特早,偏能识春。
或承阳而发金,乍杂雪而被银。
吐艳四照之林,舒荣五衢之路。
既玉缀而珠离,且冰悬而雹布。
叶嫩出而未成,枝抽心而插故。
摽半落而飞空,香随风而远度。
挂靡靡之游丝,杂霏霏之晨雾,
争楼上之落粉,夺机中之织素。
向玉阶而结彩, 拂网户而低枝。
七言表柏梁之咏,三军传魏武之奇。
于是重闺佳丽,貌婉心娴,
折此芳花,举兹轻袖,
或插鬓而问人,或残枝而相授,恨
鬟前之大空,嫌金钿之转旧。
顾影丹墀,弄此娇姿,
洞开春牖,四卷罗帷。
春风吹梅长(畏) 落尽,贱妾为此敛娥眉。
花色持相比,恒愁恐失时。
翻译
层层宫城内的灵苑中,生长着万种奇木、千丛庶草,光影交错枝干繁茂。
当寒冬随玉圭测影而更节,葭灰在律管中飞散,众草木皆枯萎凋零、色褪风摧。
年岁更迭气息焕新,云摇尘动之际,唯有梅花特早绽放,偏能识得春意。
有的承阳而开出金蕊,忽又杂雪披上银妆。
在四野照耀的林中吐艳,于五衢交汇的路旁舒荣。
既如玉珠缀连又似冰雹散布,
嫩叶初发尚未成形,新枝抽心斜插旧梗。
花瓣半落飞旋空中,幽香随风远渡。
飘荡的游丝轻拂梅花,晨雾霏霏缭绕,
竞胜楼阁上的落粉,夺艳织机中的素绢。
忽而倚山崖开花,忽而临池水涵影,
面向玉阶结彩,低枝轻拂雕花门网。
似柏梁台七言诗般雅咏,如三军传魏武梅林止渴奇事。
于是深闺佳丽,貌婉心娴,
怜梅花早开惊节,讶春光遣散严寒,
身着初薄夹衣,罗袖尚单。
折此芳花,举轻袖,
或插鬓问人是否相宜,或折枝相赠,
恨鬟前空落无饰,嫌金钿转旧失色。
丹墀顾影,弄此娇姿,
洞开春窗,四卷罗帷。
春风吹梅恐其落尽,贱妾为此敛蹙娥眉。
持花比色,常愁恐失韶华之时。
以上为【梅花赋】的翻译。
注释
冬灰徙筒:古人将芦苇膜烧成灰置于律管,冬至时灰飞示意节气变化。
五衢之路:指梅花开遍四通八达之路。《史记》有“五衢之民”喻交通辐辏。
玉缀珠离:形容梅花如玉珠缀连又似冰雹散布。
柏梁之咏:汉武帝建柏梁台,与群臣联七言诗,后世称“柏梁体”。
魏武之奇:曹操率军行军乏水源,诈称前有梅林,士卒闻之生津止渴。
丹墀:宫殿前涂红漆的台阶,代指宫廷。
以上为【梅花赋】的注释。
评析
宫体赋的典型特征:
物象描写极尽工巧(如“摽半落而飞空”摹花瓣飘零之态),体现南朝“形似”美学追求。
女性视角与咏物结合,赋予梅花娇柔绮丽的人格化色彩。
时空意境的建构:
以“年归气新”与“冬灰徙筒”形成时间流转的宇宙背景,凸显梅花作为“识春者”的先知性。
典故的化用:
柏梁诗、魏武梅林典事的嵌入,使咏物兼具人文厚度,未流于轻艳。
以上为【梅花赋】的评析。
赏析
咏物线:极写梅花傲寒早放之姿,融合“金蕊银装”“冰悬雹布”等瑰奇比喻,突出其凌寒报春的灵性;
闺情线:通过“重闺佳丽”折梅簪鬓、顾影自怜的细节,将梅花与女子青春易逝的忧思暗合。
全文骈散结合,辞采华茂而情思婉转,既承汉赋铺陈遗风,又开唐代咏物赋融情入景之先声。尤以“争楼上之落粉,夺机中之织素”等句,巧用对比衬托梅花素洁,体现宫体文学精微的感官描写特色。
以上为【梅花赋】的赏析。
辑评
唐·欧阳询《艺文类聚》:
“梁简文帝《梅花赋》,体物浏亮,情采双美,为南朝咏物之冠。”
清·李调元《赋话》:
“宫体赋至萧梁而极,《梅花》一赋虽绮丽,然‘恐失时’之叹,犹存建安气骨。”
近代·铃木虎雄《中国赋史研究》:
“此赋以闺怨收束咏物,开辟唐代抒情小赋法门,王勃《春思赋》即效其体。”
此赋作于萧纲为太子时(531-551年),正值宫体文学鼎盛期。南朝宫廷喜以咏物竞才,梅花因傲寒特性成为文人标榜孤高的象征,萧纲此赋既为应制之作,亦寄寓对时序流转的哲思。
以上为【梅花赋】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