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隐士怀抱着幽寂素心,独自行走在幽深山林。
吟诗可与山木精灵唱和,无需车驾去驱使山神。
寒涧中白沙在流水间闪烁,秋云映入竹林愈显青苍。
携琴将要前往何方?弹奏乐曲给野外猿猴聆听。
以上为【抱素子作自适图求题】的翻译。
注释
1. 抱素子:画中隐者别号,取《老子》“见素抱朴”之意
2. 自适图:元代常见画题,描绘隐士自得其乐的生活
3. 幽素:幽寂素心,语出李贺《秋来》“秋坟鬼唱鲍家诗,恨血千年土中碧。幽兰露,如啼眼”
4. 杳冥:幽深山林,出自宋玉《对楚王问》“翱翔乎杳冥之上”
5. 木客:山中精灵,苏轼《虔州八境图》诗“山中木客解吟诗”
6. 勒山灵:驱使山神,反用《楚辞·招隐士》“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典故
以上为【抱素子作自适图求题】的注释。
评析
此诗为张翥题咏《自适图》的画境诗,以凝练笔触勾勒隐士超然物外的精神境界。前两联通过“抱幽素”、“吟木客”等意象展现隐者与自然的神秘交感,后两联以“寒涧”、“秋云”的冷色调景物烘托其孤高品格,尾句“弹与野猿听”更将天人合一的境界推向极致。全诗在虚实相生间构建起文人理想的精神栖居地。
以上为【抱素子作自适图求题】的评析。
赏析
本诗展现元代文人画“诗画一律”的美学追求。首联“抱幽素”与“穿杳冥”构成精神与行动的双重写照,具象化《周易》“幽人贞吉”的哲学意象。颔联活用“木客吟诗”传说,以“无驾勒山灵”暗含《庄子》“不以心捐道”的天然境界。颈联“流沙白”与“入竹青”形成色彩交响,既符合青绿山水画的视觉特征,又暗喻隐士澄明心境。尾联琴猿相应的场景,既暗用伯牙鼓琴的典故,又将《礼记》“猩猩能言”的传说诗化,在空谷传响中完成对画外之境的开拓。全诗通过物我交融(人与木客)、声色相谐(琴声与猿啼)的艺术处理,使静态画作在文字中获得了动态的生命力。
以上为【抱素子作自适图求题】的赏析。
辑评
1. 明·瞿佑《归田诗话》:“仲举(张翥字)此诗‘寒涧’‘秋云’一联,画境全出,虽摩诘
以上为【抱素子作自适图求题】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