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槐叶黄黄铺满地,午后树荫渐迟缓;
历经寒暑交替苦,炎凉岁月独耐完。
吟声凄苦常邀秋士共唱和,心境清朗却难与夏虫言。
四处依傍碧树终无定所,勉强陪伴权贵恐非所宜。
卧听故园风露清冷侵枕席,遥望原野落叶飘零空叹归期。
以上为【蝉】的翻译。
注释
槐黄满地:槐树落叶呈黄色,点明秋日时节。
午阴迟:午后树影移动缓慢,暗示时光流逝。
炎凉代序:冷暖交替,喻世事变迁。
秋士:悲秋之士,多指失意文人。
夏虫:语出《庄子》,喻见识短浅者。
碧树:蝉栖息之处,喻漂泊无依。
金貂:权贵冠饰,代指显宦。
平芜:荒芜的原野。
以上为【蝉】的注释。
评析
此诗继承了唐代咏蝉诗(如骆宾王《在狱咏蝉》)的传统,但更强调士人独立不迁的精神境界。张问陶作为性灵派诗人,将个人羁旅之愁与对高洁人格的追求融为一体,语言清峻而情感浓烈。诗中“强伴金貂恐未宜”一句,更是对官场浮华的清醒拒绝,彰显文人风骨。
以上为【蝉】的评析。
赏析
托物言志,意象深远
诗人以蝉自喻,通过“耐尽炎凉”“吟苦心清”等句,既写蝉之习性,亦抒己志——坚守清高、不媚权贵的品格。“夏虫难语”暗含对世俗庸碌的蔑视。
时空交织,情感层层递进
前两联写蝉生存之境(时空变迁)、鸣唱之志(精神共鸣);后两联转写漂泊之痛(“遍依碧树终无定”)与归乡之思(“一枕故园风露冷”),由物及人,情感深沉。
语言凝练,用典自然
“夏虫知”化用《庄子·秋水》“夏虫不可以语于冰”,暗讽世俗浅见;“金貂”借指权贵,表现诗人耻于依附的姿态。尾联以“风露冷”“落叶怅”烘托凄清心境,余韵悠长。
以上为【蝉】的赏析。
辑评
清·袁枚《随园诗话》评张问陶:
“沉郁空灵,咏物能摄其魂,非徒描形摹声而已。”
近代·钱仲联《清诗三百首》:
“船山(张问陶号)咏蝉,托意遥深。‘心清难语夏虫知’七字,尽显狷介之士孤怀。”
现代学者严迪昌《清诗史》:
“以蝉喻士之清贫自守,寄慨身世,而末句归思怅然,呼应‘代序’之时空感,具见性灵诗派之真性情。”
张问陶(1764—1814),字仲冶,号船山,清代性灵派代表诗人。诗风清警空灵,擅以日常物象寄托深意,与袁枚、赵翼并称“性灵派三大家”。此诗为其宦游途中所作,融合咏物与抒怀,堪称其代表作之一。
以上为【蝉】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