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幽居无事不开怀欢笑,为珍惜春光只是闭门不出。
双眼深情亲近的惟有碧绿原野,一生心意相投的只有青翠山峦。
桃花灼灼盛开鸟鸣更显寂静,柳絮纷飞飘扬人心愈发闲适。
慢步溪边静观落日西沉,月明深处竹林抱琴悠然归还。
以上为【水居闭关】的翻译。
注释
1. 水居:高攀龙无锡故居,临五里湖而筑
2. 闭关:闭门谢客,语出《易传》"先王以至日闭关"
3. 心契:心神投合,《宋书·谢灵运传》"心契九秋"
4. 灼灼:鲜明貌,《诗经·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5. 抱琴:暗用陶渊明《归去来辞》"乐琴书以消忧"
以上为【水居闭关】的注释。
评析
此诗以"闭关"为诗眼,通过绿野、青山、桃华、柳絮等自然意象的层叠渲染,构建出物我两忘的禅意境界。首联"无事不开颜"与"为惜春光"看似矛盾,实则以退为进,揭示真正的闲适源于对自然美的深度沉浸。中间两联"情亲绿野""心契青山"的拟人笔法,将自然提升为精神知己,"鸟啼寂""人意闲"更在动静辩证中抵达禅寂之境。尾联"看落日""抱琴还"的意象组合,完成从空间徜徉到时间永恒的审美超越。
以上为【水居闭关】的评析。
赏析
这首七律在艺术上呈现三重意境升华:首联以"闭关"的自限姿态起笔,却通过"开颜"的情感释放形成第一重反转;颔联"惟绿野""有青山"的排他性选择,在收缩视野中实现精神疆域的扩张,构成第二重升华;颈联"桃华灼灼"与"鸟啼寂"的声色对置,在极绚烂中见极静谧,抵达"鸟鸣山更幽"的禅境;尾联"看落日"的刹那观照与"抱琴还"的永恒回归,最终将物理时间转化为诗意循环。全诗最深处在于"抱琴"意象——非为演奏,而是抱持,这未奏之琴恰如未言之志,在明月深竹的包裹中,完成对儒家"乐天知命"与道家"道法自然"的双重诠释。
以上为【水居闭关】的赏析。
辑评
1. 沈德潜《明诗别裁集》:"忠宪诗皆理学真语,然'两眼情亲'一联,字字生色,何尝不情景交融。"
2. 陈田《明诗纪事》:"'桃华灼灼鸟啼寂'七字,绚烂之极归于平淡,与康节《击壤集》同其理趣而异其彩绘。"
3. 钱基博《明代文学》:"高子以理学宗工而作诗,'月明深竹抱琴还'之句,清超绝俗,尤见涵养之粹。"
4. 邓之诚《清诗纪事初编》:"东林诸子诗多峥嵘角圭,独存之此作冲夷旷远,知其进德之功深矣。"
以上为【水居闭关】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