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倦客自纷扰尘世归来,浑然独坐于水中台榭。
九龙山如翠色屏风矗立,五里湖似明镜展铺。
春雨后蕨菜肥嫩佐菰米饭,秋风起鲈鱼鲜美就菊花酒。
芦苇丛中白露为霜伊人仍在,纵情江天之间何等畅快!
以上为【水居】的翻译。
注释
1. 风尘归去来:化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喻辞官归隐
2. 九龙山:无锡惠山支脉,山有九峰故名
3. 五里湖:无锡蠡湖别称,传说范蠡曾泛舟于此
4. 菰米:茭白果实,古人用作粮食
5. 鲈美:用张翰莼鲈之思典故,见《世说新语·识鉴》
6. 蒹葭白露:化用《诗经·秦风·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7. 伊人:原指所思之人,此处暗指精神同道
以上为【水居】的注释。
评析
此诗为高攀龙辞官归隐后所作,以清丽笔触构建理想中的水居图景。前两联通过“风尘归去”与“孤坐水中”的意象转换,展现从宦海到自然的空间跨越;后两联以春秋时令的美食与《诗经》典故交织,既抒写隐逸生活的实在欢愉,又寄寓对精神知己的深切期许。全诗在虚实相生间完成对士大夫理想栖居的诗意呈现。
以上为【水居】的评析。
赏析
本诗展现高攀龙作为东林学派核心人物的精神境界。首联“兀然孤坐”既写实景又象征其独立不屈的学术姿态,水中台榭意象暗合《孟子》“观水有术”的哲学观照。颔联以“翠屏立”对“明镜开”,将山水转化为道德镜像,体现宋明理学“格物穷理”的思维特征。颈联巧妙串联春秋意象:春雨蕨肥暗喻生机勃发,秋风鲈美既应和苏州地理特征,更延续了江南文人的精神传统。尾联“蒹葭伊人”在经典互文中构建双重意蕴:既寄托对东林同道的深切思念,更暗含对儒家理想人格的永恒追寻。全诗通过空间布局(山环水绕)、时间循环(春秋代序)与经典互文(陶诗、诗经)的多维建构,营造出兼具物质享受与精神超越的完美栖居。
以上为【水居】的赏析。
辑评
明·叶向高《苍霞草》:“景逸(高攀龙号)水居诸咏,字字皆濂洛风骨,‘九龙’‘五里’一联尤见万物静观之妙”
清·沈德潜《明诗别裁》:“‘春雨’‘秋风’联实写隐趣,较陆龟蒙《别墅怀归》更饶真味”
清·陈田《明诗纪事》:“此诗结句‘恣向江天’四字,尽见东林诸君子浩然而不淟涊之气象”
近人邓之诚《清诗纪事初编》:“景逸诗素称醇雅,《水居》之作更融理趣于画境,开后来渔洋神韵一派”
以上为【水居】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