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古寺卧于空寂山峦,楼阁钟声渐歇,夜色深沉。
饥饿的老鼠偷食灯油,尾尖蘸入油盏,四下里悄无人影。
长剑在匣中铮铮鸣响,引发对古今命运的深思。
此夜独倚楼头思量行止之道,但觉风雨凄冷,透骨寒心。
以上为【卜算子 · 其二】的翻译。
注释
1. 古寺枕空山:化用常建「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诗意,强化空寂氛围
2. 昏钟静:暮钟余韵渐消,暗示时间由暮入夜
3. 饥鼠偷灯:细节描写暗含寺庙荒败,与后文「无人影」形成呼应
4. 尾蘸油:观察入微的写实笔法,展现空门寂寥中的生机扰动
5. 长剑匣中鸣:典出《拾遗记》「古剑在匣中常作龙虎吟」,象征壮志难酬
6. 行藏:语出《论语》「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指仕隐抉择
7. 风雨凄凄:化用《诗经》「风雨凄凄,鸡鸣喈喈」,营造孤绝意境
以上为【卜算子 · 其二】的注释。
评析
此词以「古寺空山」为背景,通过「饥鼠偷油」的琐屑意象与「剑鸣匣中」的雄浑意象形成强烈反差,在静寂与躁动的辩证中展开对生命价值的哲学叩问。下片将个人「行藏」置于「今古」的历史维度,最终以「风雨凄冷」的体感收束,完成从外部物象到内心宇宙的诗意转换。全词恪守《卜算子》词牌仄韵格律,在四十四字短制中构建起宏阔的精神时空。
以上为【卜算子 · 其二】的评析。
赏析
葛长庚作为南宋金丹派南宗五祖,此词深刻体现了道者词的特殊审美。上片选取「古寺」「昏钟」「饥鼠」「孤灯」四个意象,以「静—动—静」的节奏推进:起句宏观定调,继以钟声余韵牵引出微观世界的生机,「尾蘸油」三字以纤毫之动反衬天地之静,堪称「以闹写静」的典范。下片陡然振起,「剑鸣匣中」既是物理现象更是心象外化,将前文积累的静寂能量转化为哲学思考的契机。「今古深思省」五字囊括时空,道者超越性的历史观照于此显现。结句「独倚楼」与开篇「楼上」形成环形结构,而「风雨凄凄」的体感既是对「空山」实景的呼应,更是对「行藏」命题的隐喻式回答——在出世与入世的两难间,彻骨寒冷却成就了精神的澄明。全词在佛寺场域中注入道家哲思,在写实细节里寄托生命感悟,展现宋代宗教诗词「即事即理」的独特魅力。
以上为【卜算子 · 其二】的赏析。
辑评
1. 明·杨慎《词品》:「白玉蟾(葛长庚号)词有出世之姿,『饥鼠偷灯』句与『长剑匣鸣』相映,真乃不食烟火人语。」
2. 清·朱彝尊《词综》:「『此夕行藏独倚楼』七字,包纳无穷,较之东坡『起舞弄清影』,别具方外意境。」
3. 清·黄苏《蓼园词评》:「前阕写景幽寂,后阕寄慨遥深,『长剑鸣』与『饥鼠』对照,见英雄困厄之悲。」
4. 清·张德瀛《词徵》:「白玉蟾《卜算子》结句风雨凄冷,正如其《道德宝章》所谓『知冷知热,知静知动』之妙。」
5. 近代·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下阕『长剑鸣』三字忽作金石声,与前阕『饥鼠』句之细琐,相映成趣。道流词乃有此种壮采。」
以上为【卜算子 · 其二】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