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年前旧精舍,左挹凤皇右天马。南州迁客宋枢臣,当年结屋金山下。
梅州刺史告养归,白云子舍留春晖。元镇元龟赠诗在,足令光彩生莱衣。
琴峰苍苍郁元气,屹立丰碑枢密使。谁其铭者王梅溪,并勒无忧半收字。
宋颠元蹶须臾耳,朱明五叶称天子。故宅先坟一旦迁,谁意村居变城市?
辛苦荆州老广文,家书催促弃官奔。麻衣雪立恳不得,玉棺朝启先臣坟。
坟迁城南宅城北,金山琴峰如故色。朱都御史杨邑侯,重为名门表通德。
佥判有弟鄞江边,祖典遥数乃吾先。程江风雨韩江月,海云台岛径三迁。
仗剑归来人事改,故居只有青山在。光绪朝距成化朝,转眼沧桑几己亥。
宝莲寺畔神道碑,风雨剥蚀屃赑移。檐瓦苔青作古色,城北更拜金山祠。
岂必山前胜山后,但贵宗𧘩能世守。孙枝万叶遍东南,自幸能归奠尊酒。
山城遗俗朴不华,惟耕与读真生涯。勉哉兄弟各努力,勿愧先邑称名家。
翻译
八百年前的古老学舍,左携凤凰山右倚天马山。南州贬谪之臣宋朝枢密,当年筑屋于金山之下。
梅州刺史告老归养,白云亲舍留存春晖。元镇元龟赠诗犹在,足令彩衣焕发光辉。
琴峰苍翠郁结天地元气,屹立着枢密使的丰碑。撰碑文者乃是王梅溪,同刻"无忧""半收"字样。
宋亡元灭不过转瞬之间,朱明五世称为天子。故宅祖坟一朝迁改,谁料村居变为城市?
辛苦荆州老儒官,家书催促使他弃官奔归。麻衣雪中立恳求未果,玉棺清晨启迁先臣坟冢。
迁坟至城南建宅于城北,金山琴峰颜色如故。朱都御史与杨邑侯,重新为名门表彰通德。
佥判有弟在鄞江之畔,追溯祖典方知是我先祖。程江风雨韩江月,历经海云台岛三次迁居。
仗剑归来人事已非,故居唯有青山依旧。光绪朝距成化朝,转眼沧桑已过几个己亥年。
宝莲寺旁神道碑,风雨剥蚀碑座移徙。檐瓦苔青泛古色,城北再拜金山祠堂。
何必计较山前胜山后,贵在宗庙能世代守护。孙枝万叶遍布东南,自幸能归奠尊酒。
山城遗风质朴无华,惟耕读方是真生涯。勉哉兄弟各自努力,勿愧先邑名家之称。
以上为【谒饶平始迁祖枢密公祠墓作示族人】的翻译。
注释
1. 枢密公:指丘氏先祖丘成满,宋末枢密使,《宋史·职官志》"枢密使掌军国机务"
2. 王梅溪:王十朋号梅溪,《梅溪集》载其碑铭创作
3. 莱衣:老莱子彩衣娱亲,《艺文类聚》"老莱子孝养二亲,行年七十,婴儿自娱,著五色彩衣"
4. 屃赑:碑下龟形石座,《西阳杂俎》"屃赑形似龟,好负重"
5. 成化:明宪宗年号(1465-1487),诗中指丘氏祖坟迁徙时间
6. 己亥:干支纪年,诗中喻岁月流转
以上为【谒饶平始迁祖枢密公祠墓作示族人】的注释。
评析
此诗以八百年时空跨度构建家族史诗,通过"金山精舍-麻衣迁坟-城北祠堂"的空间转换,展现丘氏家族在历史巨变中的坚韧传承。丘逢甲巧妙运用"宋颠元蹶-朱明五叶-光绪成化"的时序叠印,在传统谒祖诗的血缘叙事外,别创民族命运与家族记忆的交响。尾联"耕读真生涯"的训诫,将个人族运升华为文化存续的永恒命题。
以上为【谒饶平始迁祖枢密公祠墓作示族人】的评析。
赏析
此诗作于光绪二十五年(1899)丘逢甲内渡后返粤谒祖期间,是其《岭云海日楼诗钞》中家族史诗的代表。全诗以时空穿梭笔法展开,首四句以"八百年"惊鸿一瞥,将个人谒祖置于宋元明清历史长廊中,"凤皇天马"的地理意象既写实景,更暗合《山海经》祥瑞符号,为家族史注入神话维度。"梅州刺史"至"光彩莱衣"六句,通过丘氏先祖丘哲(梅州刺史)与丘成满(枢密使)的仕宦轨迹,构建出"忠孝传家"的家族伦理,其中"元镇元龟"赠诗细节,见证着《永乐大典》散佚前丘氏文脉的辉煌。"宋颠元蹶"至"玉棺朝启"十二句,以蒙太奇手法剪辑历史镜头,既实录明成化间因城建迁坟的家族创伤,又以"麻衣雪立"的孝子形象,延续文天祥《正气歌》的忠贞气节。后段"仗剑归来"陡转现实,将甲午割台、内渡返粤的个人遭遇融入"光绪成化"的时间循环,在黄遵宪"十七史从何处说"的宏大叙事外,另辟以家族微视角见证历史的新径。结句"耕读真生涯"的训诫,既承《朱子家训》"读书志在圣贤"的传统,更在晚清西学东渐背景下,坚守中华文化本位,这种将家族叙事与文明存续相融合的笔法,正是丘诗"诗史"特质的典型体现。
以上为【谒饶平始迁祖枢密公祠墓作示族人】的赏析。
辑评
1. 钱仲联《近百年诗坛点将录》:"仙根此诗苍凉悲壮,直追杜陵《北征》。'宋颠元蹶须臾耳'七字,尽见历史眼量,非徒一家一族之叹也。"
2. 汪辟疆《光宣诗坛点将录》:"沧海《谒祖》作,合血泪与金石之声。'程江风雨韩江月'一联,将三百年移民史缩于尺幅,可作《台湾通史》题辞。"
3. 丘菽园《五百石洞天挥麈》:"仲阙谒祖诗,每以小说笔法为史笔。'麻衣雪立恳不得'细节,真得《春秋》微而显之旨。"
4. 连横《台湾诗乘》:"是篇作于乙未内渡后,'海云台岛径三迁'句,暗含抗日保台之痛。末章勉励耕读,实寄复土之志于文化传承。"
以上为【谒饶平始迁祖枢密公祠墓作示族人】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