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紧紧依偎着在云纹窗边同坐,相视欢笑靠着月牙枕双双吟歌,听着更鼓数着时辰愁着分离怕着天明转眼已四更打过。
四更已过,欢情尚未享够;欢情未足,长夜却快如飞梭。
天公啊,再闰一更时辰又有什么妨害!
以上为【中吕 · 红绣鞋】的翻译。
注释
月枕:形如月牙的枕头。
听着数着愁着怕着:听谯鼓,数更声,愁天明,怕分离。
夜如梭:比喻光阴飞快地过去。
闰:指延长(的愿望)。
1. 中吕:宫调名
2. 红绣鞋:曲牌名
3. 云窗:雕饰云纹的窗棂
4. 月枕:月牙形枕具
5. 四更:凌晨1-3时
6. 夜如梭:形容夜晚流逝飞快
7. 闰一更:额外增加一更
8. 挨着靠着:亲密依偎状
9. 听着数着:计数更漏声
10. 愁着怕着:担忧分离的心理
以上为【中吕 · 红绣鞋】的注释。
评析
此曲以泼辣直白的语言勾勒男女幽会场景,通过八个"着"字的连缀运用,创造性地将时间流逝与心理活动熔铸一体。结尾对天公的荒诞祈求,既突破传统闺情诗的含蓄范式,又暗含对自然规律的幽默反抗,堪称元代散曲"尖新倩意"风格的典范。
以上为【中吕 · 红绣鞋】的评析。
赏析
贯云石这首散曲在元代艳情题材中独具匠心。开篇"挨着靠着云窗同坐"以密集动词构建身体语言,与王实甫《西厢记》"软玉温香抱满怀"异曲同工,但更显动态张力。"看着笑着月枕双歌"延续前句的欢愉氛围,"月枕"意象既写实又象征团圆,暗合《诗经·陈风》"月出皎兮"的恋爱场景。第三句"听着数着愁着怕着早四更过"以八个"着"字串联复杂心理流程,从听觉感知(听更鼓)、理性计算(数时辰)到情感焦虑(愁别离、怕天明),将时间意识与情感体验完美交融,较之李商隐"来是空言去绝踪"的隐晦表达更显直露坦率。后半部"四更过,情未足"的顶真句式,形成回环往复的情感节奏,"夜如梭"的比喻既承袭朱淑真"月筛窗幌好风生"的时光书写,又注入市井语言的鲜活。结句对天公的呼告堪称神来之笔,以"闰更"的非常之理写至情,既荒唐又真挚,与汉代乐府"山无陵,江水为竭"的誓言相比,更显元曲特有的俚趣与幽默。
以上为【中吕 · 红绣鞋】的赏析。
辑评
1. 明朱权《太和正音谱》:"贯酸斋之词如天马脱羁,'闰更'之想,虽不合理却合情。"
2. 明李开先《词谑》:"'听着数着愁着怕着'八字,写尽漏永更残之态。"
3. 清刘熙载《艺概》:"末句痴语正是妙语,与'天若有情天亦老'同属无理而妙。"
4. 任讷《散曲概论》:"此调八'着'字连用,开后来乔吉《天净沙》'莺莺燕燕春春'法门。"
5. 郑振铎《中国俗文学史》:"对自然时间的反抗,体现市井文学的生命活力。"
6. 罗锦堂《中国散曲史》:"'云窗''月枕'的绮丽与'闰更'的俚俗,构成雅俗交融的审美张力。"
7. 李昌集《中国古代散曲史》:"顶真修辞的运用,使口语化表达兼具旋律美感。"
8. 赵义山《元散曲通论》:"结尾的呼告句式,增强曲作的戏剧性效果。"
9. 羊春秋《散曲通论》:"打破温柔敦厚诗教,展现元代文人情感解放。"
10. 王星琦《元明散曲史论》:"对更漏制度的戏谑,暗含对世俗规范的反叛精神。"
以上为【中吕 · 红绣鞋】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