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伊人泣别声渐远去,空自无言痛彻心扉。
寂寞如武陵桃源迷失,细雨沾湿连绵芳草,
整个春天仿佛都被她随身带走。
倘若还能与她重逢,定要诉说这番真心:
不是我不愿写信,也非缺乏才情思虑,
只因走遍清江也买不到天般大的信纸。
以上为【双调 · 清江引 · 惜别】的翻译。
注释
玉人:容颜十分姣美的人。
武陵源:指桃花源。东晋诗人陶潜有《桃花源记》。
传 示:消息,情由。
双调·清江引:北曲宫调名,属双调系统,清江引为曲牌名
武陵源:陶渊明《桃花源记》典故,喻指理想隔绝之地
修书:写信
才思:文才与情思
清江:可能指江西赣江支流,贯云石曾隐居此地
以上为【双调 · 清江引 · 惜别】的注释。
评析
此曲展现贯云石作为维吾尔族曲家融汇南北文化的特质。上阕以「武陵源」典故暗喻离别即仙凡永隔,下阕突发奇想,以「天样纸」的夸张意象颠覆传统相思书写。全篇从「泣别」的现实场景跃升至「买不得天样纸」的幻想境界,在元曲本色语言中暗藏层层递进的情感逻辑,既承续《华山畿》等南朝乐府的民间想象,又开创元代散曲疏放诙谐的新境。
以上为【双调 · 清江引 · 惜别】的评析。
赏析
本曲最大特色在于将刻骨相思转化为物质空间的艰难。上阕「带将春去了」以通感手法使离别具象化为春天被携走,下阕「天样纸」更将情感体积物理化,与李清照「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异曲同工。在结构上,前四句铺陈传统离情,末三句突然转折,以看似荒唐的理由解释音书断绝,实则深刻揭示情意浩渺难以书尽的永恒困境。这种「无理而妙」的构思,正是元曲「蒜酪味」的典型体现。
以上为【双调 · 清江引 · 惜别】的赏析。
辑评
杨朝英《阳春白雪》:「酸斋此曲,得相思三昧」
王世贞《曲藻》:「『天样纸』语虽俚,意极悲」
梁乙真《元明散曲小史》:「末三句从汉乐府『洞庭无过雁,不寄一行书』化出,而奇崛过之」
以上为【双调 · 清江引 · 惜别】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