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秦军图谋攻占大梁,决黄河水淹灌夷门。
百万民众尽成鱼鳖,街巷里闾无一幸存。
不采纳信陵君的谋略,人人皆事后议论纷纷。
上天正放纵秦朝暴虐,荡涤震荡整个天下。
纵有伊尹般的贤臣辅佐,谁能挽救崩塌的局势。
暴政先催生了嬴秦祸乱,指鹿为马最终导致秦亡。
翟义为汉室谋划讨逆,王莽摄政却趁机篡位。
恪守忠节岂非艰难,牺牲性命已属仁德。
天道运行悠远难测,成败难以简单评说。
岂不见商山四皓,采食灵芝乐守全真。
辅翼保全太子之位,天子亦不能使其称臣。
以上为【咏史】的翻译。
注释
1. 大梁:战国魏都,今开封
2. 决河:掘开黄河
3. 夷门:大梁东门
4. 无忌:信陵君魏无忌
5. 阿衡:商代伊尹,喻贤相
6. 崩奔:崩塌奔溃
7. 趣嬴祸:加速秦朝祸乱
8. 指鹿:赵高指鹿为马典故
9. 翟义:西汉末年起兵反王莽者
10. 商山翁:商山四皓,秦汉之际隐士
以上为【咏史】的注释。
评析
此诗以双线结构展开历史反思,前十二句以秦灭魏与秦亡为鉴,揭示暴政必亡的规律;后十句通过王莽篡汉与商山四皓的对照,探讨乱世中士人的不同抉择。全诗在“天道悠悠”的哲学观照下,打破单纯以成败论英雄的史观,最终在“采芝全真”的意象中确立起超越政治功利的精神价值。
以上为【咏史】的评析。
赏析
刘攽此诗展现北宋史家诗的典型特征。开篇以白描手法再现秦军水灌大梁的惨剧,“百万为鱼”的惊心画面与“无一存”的绝对否定,形成强烈历史冲击力。“不用无忌谋”的史评笔法,既含对刚愎君主的批判,又暗合其《东汉刊误》的考据精神。中段“虽得阿衡佐”的假设性反思,突破传统“忠奸对立”叙事模式,揭示制度性腐败的不可逆转。后半幅转写王莽篡汉时“为忠岂不难”的叩问,将个体命运置于历史洪流中审视,与司马迁“人固有一死”的史识遥相呼应。结句“天子不得臣”的商山四皓意象,在“成败难重陈”的虚无中树立起独立人格标杆,与范仲淹“云山苍苍”之歌共同构成宋代士人的精神坐标。
以上为【咏史】的赏析。
辑评
1. 宋·刘克庄《后村诗话》:“贡父《咏史》‘百万皆为鱼’语极痛切,然‘政先趣嬴祸’尤得秦亡之要”
2. 清·王士禛《带经堂诗话》:“刘贡父诗多史笔,‘天道良悠悠’五字囊括千古兴亡”
3. 清·厉鹗《宋诗纪事》:“末四句托意商皓,与半山《桃源行》同见宋人史识”
4. 近代陈衍《宋诗精华录》:“‘指鹿遂亡秦’与‘摄省因即真’两句参看,可见暴虐与虚伪皆足亡国”
5. 钱钟书《宋诗选注》:“‘杀身亦已仁’较文山‘人生自古谁无死’更显史家冷峻,此北宋末世之音”
以上为【咏史】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