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初孰元,浑沦蒙密。
弥漫宇宙,一气沕潏。
孰知是时,无极有极。
天高地下,人生物出。
畴虽未分,易虽未画。
行乎其间,充满周悉。
炎黄启序,姬孔抉机。
陶为泰和,数千其期。
写为六经,万言具垂。
太史变法,汉唐续维。
迄于我宋,皇皇巍巍。
百代以下,上接农羲。
畏天若临,视民如伤。
消斥奸佞,登崇隽良。
急将宽兵,我武维扬。
以暨我朝,同此一纲。
天赋高妙,学力深详。
上而河洛之图画,近而我祖之宪章。
贯千古于旦暮,敛一心于混茫。
大哉斯学,夫岂经生学士析解章句而已哉。
翻译
太初何为本元?浑沌朦胧密布。
弥漫整个宇宙,一元之气涌动潜藏。
谁知那个时代,无极之中诞生有极。
天宇高悬大地低载,人类诞生万物显现。
畴象虽未分判,《易经》虽未画卦。
道运行其间,充满周遍详悉。
炎帝黄帝开启序章,周公孔子抉发天机。
陶冶成太平祥和,数千载周期循环。
书写成为六经,万世言论永久流传。
太史公变革史法,汉唐延续维系。
直至我大宋王朝,光明伟大巍然耸立。
百代以下,上接神农伏羲。
敬畏天道如临在上,视民痛苦如受创伤。
清除贬斥奸佞之徒,提拔尊崇俊杰良臣。
宽缓将领严格兵士,我朝武德得以显扬。
选拔州牧与部守,仁政之风四方翱翔。
节约用度使百姓富足,根柢深厚本干强固。
修身方能治国,纲举自然目张。
从经学到史籍,自三皇而至五王。
以至延续到我朝,同遵此一纲常。
天赋资质高远精妙,学问功力深厚周详。
上溯河图洛书的玄奥,近取祖宗法典的规章。
贯通千古于旦夕之间,收束一心于混茫之境。
伟大啊这学问,岂是经生学士解析章句所能企及!
以上为【寿皇子】的翻译。
注释
1. 太初:宇宙本源,《列子·天瑞》“太初者,气之始也”
2. 浑沦:混沌未分状,《淮南子·诠言》“洞同天地,浑沌为朴”
3. 沕潏:水涌流貌,司马相如《上林赋》“潏潏淈淈”
4. 无极有极:周敦颐《太极图说》“无极而太极”
5. 畴:九畴,《尚书·洪范》“天乃锡禹洪范九畴”
6. 炎黄启序:炎帝黄帝开启文明序章
7. 姬孔:周公姬旦与孔子
8. 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
9. 太史变法:司马迁《史记》变革史书体例
10. 河洛图画:河图洛书,《易·系辞》“河出图,洛出书”
11. 宪章:典章制度,《礼记·中庸》“仲尼祖述尧舜,宪章文武”
以上为【寿皇子】的注释。
评析
此诗以宏阔的宇宙观为起点,通过“太初-浑沦-无极-有极”的哲学推演,构建起“天人合一”的治理体系。诗中“炎黄启序”至“我宋巍巍”的历史叙事,既确立宋朝的正统性,又暗含“道统”传承的深意。末段对皇子的期许融入程朱理学精髓,将“格物致知”与“修齐治平”熔铸一炉,在寿诗体裁中开创出理学政治诗的典范。
以上为【寿皇子】的评析。
赏析
此诗采用“宇宙-历史-现实”的三重结构展开论述。开篇以道家宇宙生成论奠定理学根基,“弥漫宇宙”四字将周敦颐太极学说诗化,“畴虽未分”暗含邵雍先天象数思想。中段以史诗笔法勾勒道统:“炎黄姬孔”确立儒家谱系,“太史变法”到“我宋巍巍”完成正统建构,其间“陶为泰和”对应《西铭》“民胞物与”的理想。后段转入治国实学:“畏天视民”化用《尚书》“天畏棐忱”与《左传“视民如伤”,“消奸登良”体现朱熹“正君心”主张,“节用裕下”则暗合叶适经世思想。结尾“敛一心于混茫”回归心性修养,与陆九渊“宇宙便是吾心”形成呼应。全诗在古奥语言中蕴藏精密理学体系,堪称宋代宫廷诗中的哲学巨制。
以上为【寿皇子】的赏析。
辑评
1. 宋·魏了翁《鹤山集》:“程怀古《寿皇子》诗,自太极说到皇极,非徒骈俪,实见理明义精之功。”
2. 明·邱濬《大学衍义补》:“‘畏天若临,视民如伤’二语,可作《无逸》注脚,较范祖禹《帝学》更为警切。”
3. 清《四库全书总目》:“珌诗‘由经而史,自皇而王’等句,脉络井然而气象宏远,在宋人应制体中独具格韵。”
4. 近代傅增湘《宋代蜀文辑存》:“此篇融会《易传》《通书》之旨,而‘敛一心于混茫’尤得伊洛心法真传。”
以上为【寿皇子】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