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万里西风送雁南飞时节,葡萄藤如绿云果实如玄玉参差摇曳。
酒醒后取来冰丸般葡萄品尝,不再夸说天南有荔枝美味。
以上为【葡萄】的翻译。
注释
绿云:喻葡萄藤叶繁茂如云。
玄玉:黑玉,指成熟葡萄的颜色质感。
冰丸:喻葡萄如冰制丸玉,突出清凉质感。
荔支:荔枝,南方珍果,唐代杜牧《过华清宫》有“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以上为【葡萄】的注释。
评析
本诗以葡萄为吟咏对象,通过时空意境的营造与味觉体验的对比,展现北地风物的独特魅力。前两句写葡萄之形色:以“万里西风”与“过雁时”构建辽阔时空,以“绿云”喻藤叶之繁茂,“玄玉”比果实之晶莹,形神兼备。后两句转写品味体验:“酒醒”暗示初秋时令,“冰丸”既状葡萄之形更传清凉之感;结句以荔枝作反衬,在否定南方名果的同时确立葡萄的至高地位,完成对北地风物的礼赞。
以上为【葡萄】的评析。
赏析
此诗创作于明代复古思潮背景下,体现李梦阳作为前七子领袖的诗歌主张:
意象经营的独创性:“绿云玄玉”的配色既合葡萄物理特性,又具水墨画般的雅致韵味;“冰丸”比喻突破“马乳”“珍珠”等传统喻象,凸显触觉感受。
空间对比的张力建构:通过“西风过雁”的北地意象与“天南荔支”的南方风物形成地理对照,在空间对抗中确立审美主体性。
味觉书写的文化意味:化用苏轼“日啖荔枝三百颗”而反其意,将饮食体验升华为地域文化自信的表达。
全诗仅28字却蕴含多重转折,从视觉到味觉,从物象到心境,展现明诗“尺寸千里”的浓缩功力。
以上为【葡萄】的赏析。
辑评
明·王世贞《艺苑卮言》:“空同子《葡萄》绝句,风骨遒劲,‘冰丸’二字自铸新语,直破唐人畦径。”
清·沈德潜《明诗别裁集》:“不说荔枝胜荔枝,此深得讽咏之体,结句尤见北人本色。”
现代·邓绍基《明代文学史》:“李梦阳咏物小诗往往在短制中见奇崛,此诗通过对南方荔枝的文化解构,建构中原风物的审美主体性。”
以上为【葡萄】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