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鉴赏

深入解读经典诗词,感受字里行间的意境与情感。

患盗论

天下方患盗。
或问刘子曰:“盗可除乎?”
对曰:“何为不可除也?
顾盗有源,能止其源,何盗之患?”
或曰:“请问盗源?”
对曰:“衣食不足,盗之源也;政赋不均,盗之源也;教化不修,盗之源也。
一源慢,则探囊发箧而为盗矣;二源慢,则操兵刃劫良民而为盗矣;三源慢,则攻城邑略百姓而为盗矣。
此所谓盗有源也。”
丰世无盗者,足也;治世无赋者,均也;化世无乱者,顺也。
今不务衣食而务无盗贼,是止水而不塞源也;不务化盗而务禁盗,是纵焚而救以升龠也。
且律:使窃财者刑,伤人者死,其法重矣;而盗不为止者,非不畏死也,念无以生,以谓坐而待死,不若起而图生也。
且律:使凡盗贼能自告者,除其罪,或赐之衣裳剑带,官爵品秩,其恩深矣;而盗不应募,非不愿生也,念无以乐生,以谓为民乃甚苦,为盗乃甚逸也。
然则盗非其自欲为之,由上以法驱之使为也。
其不欲出也,非其自不欲出,由上以法持之使留也。
若夫衣食素周其身,廉耻夙加其心,彼唯恐不得齿良人,何敢然哉?
故惧之以死而不惧,劝之以生而不劝,则虽烦直指之使,重督捕之科,固未有益也。
今有司本源之不恤,而倚办于牧守,此乃藏武仲所以辞不能诘也。
凡人有九年耕,然后有三年之食;有三年之食,然后可教以礼义。
今所以使衣食不足,政赋不均,教化不修者,牧守乎哉?
吾恐未得其益,而汉武沈命之敝,殆复起矣。
故仲尼有言:“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
推而广之,亦曰:“用兵吾犹人也,必也使无战乎!”
引而伸之,亦曰:“禁盗吾犹人也,必也使无盗乎!”
盍亦反其本而已矣。
爰自元昊犯边,中国颇多盗,山东尤甚。
天子使侍御史督捕,且招怀之,不能尽得。
于是令州郡:“盗发而不辄得者,长吏坐之。”
欲重其事。
予以谓未尽于防,故作此论。
(《宋文鉴》卷九十五,有删改)

翻译

展开更多

注释

展开更多

拼音版

展开更多

刘敞作品

推荐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