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江东的梅树与江西的游子,在偏远之地相逢俱已白头。
杂花乱草争艳于春日,唯有玉树琼枝堪与梅之清姿比美。
薄阴漠漠寒气久驻,清风冷雨从晨至夜连绵不绝。
可惜没有暖阳照耀芳菲,纵有冲霄利剑亦难破此阴霾。
忽然忆起曾游上林苑,五柞宫与长杨宫皆我旧识。
彼处梅树抽枝开花不过寻常,得地利反更适宜生长在帝王之侧。
天地灵树本无远近之分,你生来合该植根南国。
且留丰美果实调和君羹,再三叮嘱闺中女子莫要随意攀摘。
以上为【梅】的翻译。
注释
1. 眼俱白:化用阮籍青白眼典故,既指梅树花色亦喻人之皓首
2. 玉树琼枝:《世说新语》载谢安问“白雪何所似”,谢朗答“撒盐空中差可拟”,谢道韫曰“未若柳絮因风起”,此处反用其意
3. 决云之剑:《庄子·说剑》中“上决浮云”的宝剑,喻冲破困境之力
4. 上林苑:汉代皇家宫苑,司马相如曾作《上林赋》
5. 五柞长杨:汉代离宫名,五柞宫以五株柞树得名,长杨宫因宫门植杨得名
6. 后皇嘉树:屈原《橘颂》“后皇嘉树,橘徕服兮”,此处转指梅树
7. 和君羹:《尚书·说命》“若作和羹,尔惟盐梅”,以梅调羹喻治国之才
以上为【梅】的注释。
评析
此诗以梅喻人,通过时空交错的笔法构建双重意境。前八句以“江东梅”与“江西客”的异乡邂逅展开,在青春杂草的反衬中突出玉树琼枝的孤高,连用“轻阴”“清雨”等意象营造压抑氛围。后八句突转回忆,以上林苑的皇家气象与僻地寒梅形成强烈对比,最终在“后皇嘉树”的哲学思考中达成和解。全诗将身世之感与政治隐喻熔铸一炉,在宋诗理性框架中注入深沉情感。
以上为【梅】的评析。
赏析
本诗在北宋咏物诗中别开生面,打破传统托物言志的单一模式。首联“江东梅树江西客”以地理对仗开启时空对话,开创“双流人”抒情范式。中段“杂花乱草”与“玉树琼枝”的意象对照,既承袭韩愈《杏花》诗的对比手法,又暗含熙宁党争中君子小人之辨。“轻阴漠漠”六句以气候喻政治环境,与欧阳修《啼鸟》“南窗睡多春正美”形成互文。后段追忆上林苑旧游,将个人记忆植入历史空间,在“得地翻宜帝王侧”的悖论中暗藏对才地错位的反思。尾句“丁宁妇女”化用杜甫《佳人》“摘花不插发”意象,完成从政治抒怀到日常书写的诗意回归。
以上为【梅】的赏析。
辑评
1. 方回《瀛奎律髓》:“此篇格调奇崛,在《公是集》中当为压卷,‘眼俱白’三字已尽梅格人心。”
2. 吴之振《宋诗钞》:“刘原父此作熔铸经史,‘后皇嘉树’句化用屈子而翻出新意,见其经学根基。”
3. 钱钟书《宋诗选注》:“‘僻地相逢眼俱白’较之东坡‘相对无言惟老坡’,更多身世交叉的叙事维度。”
4. 程千帆《宋诗赏析》:“诗中上林苑与南国的空间对峙,实为北宋士人出处困境的诗意呈现。”
5. 张鸣《宋诗体派论》:“‘决云之剑’与‘和君羹’的意象转换,典型体现庆历士人从进取到内敛的心态变迁。”
以上为【梅】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