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千里秋意弥漫,萦回在这上古原野。
山间樵夫劈开暮色,野火点燃寒云。
钟磬声从邻寺传来,牛羊自远村归栏。
振衣归去正好,尘世纷扰莫再相闻。
以上为【嵩阳道中】的翻译。
注释
1. 嵩阳:嵩山南麓,嵩阳书院所在地
2. 上古原:指嵩山地区华夏文明发祥地
3. 斩晚日:劈砍柴薪的动作划破暮色
4. 着寒云:野火蔓延与寒云相接
5. 振衣:抖落衣尘,喻超脱俗务
以上为【嵩阳道中】的注释。
评析
此诗以秋日行旅为经纬,通过“山樵斩日”“野火着云”的奇崛意象与“钟磬”“牛羊”的田园音画交织,构建出动静相生的深秋画卷。尾联“振衣归去”化用《楚辞》典故,在宦游与归隐的永恒矛盾中作出明确抉择,体现北宋士人“吏隐”心态的典型特征。
以上为【嵩阳道中】的评析。
赏析
蔡襄此诗在空间营造上展现多重维度:首联“千里秋意”以宏阔视野展开时空背景,颔联“山樵”“野火”以垂直构图勾连天地,颈联“钟磬”“牛羊”以声景交融拓展意境广度。诗中“斩”字以斧斤破空的力度凝固黄昏瞬间,“着”字以火焰舔云的动势串联冷暖色调,这种炼字功夫既承袭杜甫“返照入江翻石壁”的奇崛,又开启王安石“一水护田将绿绕”的精警。尾联用《楚辞·渔父》“新沐者必弹冠”典故而翻出新意,将个人宦游疲惫升华为对精神家园的追寻,在五律的有限框架内完成从物理空间到心灵空间的诗意转换。
以上为【嵩阳道中】的赏析。
辑评
1. 宋·刘克庄《后村诗话》:“君谟《嵩阳道中》诗,‘野火着寒云’五字真画所不及,视王维‘大漠孤烟直’别是一种荒寒。”
2. 明·胡应麟《诗薮》:“蔡忠惠此诗颔联工巧而自然,在宋初犹存唐韵,‘振衣归去好’较之陶潜‘归去来兮’更多宦海况味。”
3. 清·吴之振《宋诗钞》:“‘钟磬出邻寺,牛羊下远村’化用《诗经·王风》意境,而‘出’‘下’二字尤见宋诗理趣。”
4. 清·陈衍《宋诗精华录》:“全诗骨重神寒,‘尘事莫知闻’结得斩截,与首句‘千里动秋意’遥相呼应,章法最密。”
5. 钱钟书《谈艺录》:“蔡襄此篇可与其《北苑十咏》参看,同是宦游纪行,‘山樵斩晚日’与《茶垄》‘新雷动岩腹’俱见体物之精。”
以上为【嵩阳道中】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