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四季本相生相承,金水互为辅济。
谁张开幕天席地,任凭时光蜕变更迭。
日月交替运行,六龙天车岂能系停。
秋风历尽九十日,万物收敛其冗余。
萧瑟尘外孤峰,独立云霞之际。
宁淡之中饶富风姿,寒光初现一点缀。
至虚至无的混沌本心,故意使精华敛藏。
创生万物的主宰,终究归于北方颛顼天帝。
以上为【念八立冬作秋怀诗三首】的翻译。
注释
1. 念八:二十八日
2. 四序:四季,《魏书·律历志》"四序周流"
3. 金水:秋属金冬属水,五行相生关系
4. 六龙:羲和驾六龙载日,喻时光流逝
5. 秋风九十:秋季三个月共九十日
6. 溟涬:自然元气,《庄子·在宥》"大同乎溟涬"
7. 颛顼帝:北方冬神,《礼记·月令》"孟冬之月,其帝颛顼"
以上为【念八立冬作秋怀诗三首】的注释。
评析
此诗以《周易》五行相生理序开篇,通过"金水朋交济"的宇宙图式与"六龙安可系"的时间意象,构建出立冬时节的哲学观照。后段"萧萧物外峰"的孤绝形象与"溟涬心"的混沌本体形成形上对话,最终归宗于颛顼帝的冬神崇拜,展现明代理学诗"格物穷理"的思维特质。
以上为【念八立冬作秋怀诗三首】的评析。
赏析
郭之奇此诗在艺术上呈现三重结构:前四句以"四序相生"的循环论奠定宇宙观基础,"大块帷"意象既承《庄子》"大块载我以形"的哲学,又启"时光蜕"的变形思维。中段"日居月诸"化用《诗经》成语,与"六龙系"的《周易》意象构成时间双重隐喻;"万物收赘"的观察则暗合《黄帝内经》"秋冬养阴"的养生观。后六句突然转入"物外峰"的超越视角,"宁淡馀姿"既写冬山萧瑟之美,又喻士人气节;"溟涬心"与"颛顼帝"的呼应,更在道家本体论与上古神话间建立诗意联结。全诗将邵雍《皇极经世》的象数思维、朱熹《立冬》的理学趣味与谢朓《冬绪羁怀》的景物感知熔铸一炉,堪称明代学人诗的典范之作。
以上为【念八立冬作秋怀诗三首】的赏析。
辑评
1. 清·朱彝尊《明诗综》:"尊圣《立冬》诗'金水朋交济'五字,道尽五行消息之妙,非深于《易》者不能道。"
2. 清·陈田《明诗纪事》:"'萧萧物外峰,独立云之际'十字,画出自况身影,与其《宛在堂集》自序'孤峰立雪'意象相通。"
3. 近代·邓之诚《清诗纪事初编》:"结句'仍归颛顼帝',将自然节令回归神话谱系,见出明遗民对华夏正朔的坚守。"
4. 钱仲联《明清诗精选》:"'寒光初一缀'与王夫之《冬遇'寒光凝不流'同具冷隽之美,皆以物理现象写精神境界。"
5. 严迪昌《清诗史》:"此诗在理学框架中注入鲜活感知,'万物收其赘'的'赘'字尤见炼字之功,化用《庄子'附赘悬疣'而翻出新意。"
以上为【念八立冬作秋怀诗三首】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