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古时贫穷的僧人虽无裤可穿,现今僧人贫困却靠卖药为生。
反而嗔怪病人前来叩门求医,桂花在僧前默然无声地飘落。
以上为【留题鸡鸣寺桂庵僧房二首】的翻译。
注释
1. 鸡鸣寺:南京古刹,始建于南朝梁
2. 桂庵:鸡鸣寺内僧房名,以植桂得名
3. 无裤着:典出《五灯会元》船子德诚禅师“衣无裤,口无食”公案
4. 卖药:明代僧侣常见谋生方式,见《金陵梵刹志》
5. 嗔:责怪,佛家“三毒”之一
6. 桂花无语:暗用《景德传灯录》“祖师西来意,庭前柏树子”机锋
以上为【留题鸡鸣寺桂庵僧房二首】的注释。
评析
此诗以质朴语言勾勒明代僧侣生存图景,暗含对佛教世俗化的深刻反思。前两句通过古今贫僧处境的对比,揭示宗教物质化的趋势;后两句以“嗔病者”与“桂花落”的意象并置,展现修行本真与世俗纠葛的冲突。全诗在平白叙述中寄寓禅机,体现明代心学家的宗教观察。
以上为【留题鸡鸣寺桂庵僧房二首】的评析。
赏析
本诗展现湛若水作为心学家的批判视角。首句援引禅宗公案中“无裤”意象,勾勒原始僧侣安贫守道的本真状态;次句“还卖药”的现实描写,暗讽明代佛教的功利化转向。第三句“嗔病者”以典型场景暴露修行者的我执,与佛教慈悲教义形成尖锐对照。结句“桂花无语”既是自然场景的白描,更暗喻宇宙真如的沉默观照——无论人间如何颠倒,大道始终如桂花般自然开落。全诗通过古今对照、言行反差的艺术手法,在二十八字间完成对宗教异化的深刻批判。
以上为【留题鸡鸣寺桂庵僧房二首】的赏析。
辑评
1. 明·罗洪先《念庵文集》:“甘泉
以上为【留题鸡鸣寺桂庵僧房二首】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