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若水

明广东增城人,字元明,号甘泉。少师事陈献章。弘治十八年进士,授编修。历南京国子监祭酒,南京吏、礼,兵三部尚书。在翰林院时与王守仁同时讲学,主张“随处体认天理”,“知行并进”,反对“知先行后”,与阳明之说有所不同。后筑西樵讲舍讲学,...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何处名山可遁藏,紫云天柱寄山堂。


清风明月为衾枕,阖辟乾坤共弛张。


静笑千峰生雾霭,声闻十里如鸾凰。

莪峰相见服俱青,怀抱经纶是大经。


署事初筵随接篆,论心倾盖已忘形。


历扬勋业弥中外,笑比迂儒愧径庭。

人生百年内,仅有百回春。


若遭万日劫,倏忽成灰尘。


古人爱春光,可以怡心神。

吾爱阳峰子,因之询阳峰。


阳峰何面目,无乃阳峰同。


壁立几万仞,路盘几百重。

叶生自蒋氏,作用出岐黄。


手持百药匕,捷下回真阳。


造物何小儿,令我病张皇。

尝闻恺悌人,刚柔靡茹舍。


厥德用允修,是为循良者。


吾增今文翁,纯然用德化。

牧牛四方亦无着,牧牛东原爱朝暾。


西北幽昧不可居,南方离火残牛群。


善牧牛者随牛意,牛不能言臆自申。

龙之山,不兴雨云,山中之人,不可以论。
乌用如城矻高旻,只可以障南氛。


龙之水,亦流束荆,水阳之氓,不可以情。

飞云渺渺来空洞,洞口桃花虚映红。


瑶笛长吹千里月,霓裳轻扬五铢风。


玉堂回首即天府,黄石归来是赤松。

暑气初收过雨馀,晚风更为净芙蕖。


即看胜景须游赏,已见么荷递卷舒。


孤干擎天张翠盖,五铢迎日扬轻裾。

昨霄有好言,喜我润孙贤。


公艺百忍字,吾且至千焉。


鸿炉煅顽铁,千炼千精坚。

罗生惯骑惯著跌,犹然自诿马蹄啮。


仰面贪看罗浮云,不觉马蹶濡裳舄。


试问蹶时可动心,打破这敬无处寻。

我闻梯山险,石磴过百盘。


如架淩云梯,平地入天门。


山高岂无灵,感应讵不神。

古劳之下,有川洋洋。


洋洋曷以,可濯可航。


泛彼兰舟,与子同行。

弱龄尘外志,点也与为徒。


微尚夙所敦,俯仰一纪馀。


伤哉力不竞,沦落在泥涂。

泄柳惟应况段干,闭门绕座青琅玕。


此君对我心俱静,感事看花泪未干。


尘土何曾眯慧眼,乾坤元只付忠肝。

北城楼张号高义,同居共爨已六世。
留都风俗波靡馀,万一见之亦足异。


家人不离由母贤,孤侄孽子如己气。

五马何刺史,天曹照延平。


因君履贤地,令我思齐生。


毫厘千里辨,终古有馀情。

迷时固师渡,悟了云自渡。


此是何等语,千误与万误。


譬之行丫径,冥行不问路。

烨烨璞中玉,重拟连城赀。


戒之在雕琢,勿为人所欺。


君身有至宝,灵莹无瑕疵。

得拜夫人懿,门楣与岳高。


冰清辉斗极,玉润映天曹。


咏葛芳先播,歌荇夙已芼。

忆昔全弘治,相逢嘉会楼。


时方岁戊已,人各富春秋。


我出乘孤蹇,尔来携小舟。

天与锦绣心,岂无锦绣口。


既有锦绣口,岂无锦绣手。


信手摘星辰,开襟见珠斗。

日者夸八字,不绝而生生。


未知了尽处,六合安能绳。


多寿人多辱,多寿人多憎。

维祖奉训初,治中肇德庆。


倦游憩增城,定卜甘泉境。


再传县簿君,民事亦簿领。

盘古未分判,乾坤尚鸿蒙。


一锡天地辟,再锡民物丰。


三锡人文朗,圣人出弥缝。

玉井孤根何处峰,移来天府翠云从。


谩夸骤雨明珠过,更看高秋碧实重。


出水群仙天藻发,临池诸杰地灵钟。

都亭埋轮聊城线,中外人夸柱史贤。


莫信逾河他蹈海,来看拄地亦撑天。


心期直在飞云榻,神理还窥架壑船。

五岭北来遥遥,千山万山相连。
东海洪潮浮佛山,端浈之水西汇门。


时有达人奇士轻,秋官冼氏之子生其间。

元日人日连晴明,三阳交泰阳道亨。
燬规魄渊吐华精,瑞台八仙排云行。


锡声鹤御风泠泠,琼琚玉佩空中鸣,冠盖闪烁如流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