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岩灵秀,拱崇台飞观,凭陵千尺。清磬一声帘幕冷,无复宫娃消息。响屟廊空,采香径古,尘土成遗迹。石闲松老,断云空锁愁寂。
专宠谁比轻颦,楚腰吴艳,一笑无颜色。风月荒凉罗绮梦,输与扁舟归客。舞阕歌残,国倾人去,青草埋香骨。五湖波淼,远空依旧涵碧。
翻译
万山灵秀,环抱着高台楼观,凌空千尺。
清冷的磬声响起,帘幕间寒意渐生,再也听不到宫中佳人的消息。
响屟廊已空,采香径犹存古意,一切皆化为尘土遗迹。
岩石静卧,松树苍老,片片断云空自笼罩着愁绪与孤寂。
专宠之姿谁能比拟?那轻蹙眉头的楚地细腰、吴越艳色,一笑足以令万物失色。
可如今,风月之地只剩荒凉,昔日罗绮美梦,还不如江上扁舟的归客。
歌舞已歇,国家倾覆,佳人逝去,唯剩青草掩埋芳骨。
五湖烟波浩渺,远空依旧映照着碧绿澄澈。
以上为【酹江月灵岩弔古】的翻译。
注释
1. 酹江月:词牌名,即《念奴娇》
2. 灵岩:山名,在今苏州西南,山有馆娃宫等吴宫遗迹
3. 崇台飞观:指吴王夫差所建馆娃宫等宫殿
4. 宫娃:宫女,特指西施
5. 响屟廊:吴宫廊名,以梓木板铺地,西施穿屟行过有声响
6. 采香径:吴王种香草处,宫女泛舟采香之溪
7. 轻颦:指西施捧心蹙眉之态
8. 楚腰吴艳:泛指吴越美女
9. 五湖:指太湖,传说范蠡携西施泛舟处
10. 香骨:喻指西施等宫人遗骸
以上为【酹江月灵岩弔古】的注释。
评析
此词为咏灵岩山怀古之作,通过凭吊吴宫遗迹,抒写对吴王夫差与西施往事的历史反思。全词以“万岩灵秀”起笔,以“远空涵碧”收束,在宏大时空框架中展开今昔对比。上片以“清磬”“响屟廊”等意象构建历史现场感,下片用“楚腰吴艳”与“青草埋香”形成强烈反差,最终在自然永恒与人事无常的对照中,完成对繁华易逝的深沉喟叹。
以上为【酹江月灵岩弔古】的评析。
赏析
高观国此词深得南宋咏史词精髓。起笔以“崇台飞观”与“凭陵千尺”凸显宫室昔年气势,旋即以“清磬一声”转折,用声音的穿透力打破时空隔阂。“响屟廊空”三句鼎足对仗,通过廊、径、尘的意象叠映,构建出立体化的废墟图景。下片“专宠谁比”陡起波澜,以“一笑无颜色”的夸张笔法重现历史瞬间的绝代风华,而后急转直下,“风月荒凉”与“舞阕歌残”的连续打击,形成情感落差。结尾“五湖波淼”化用范蠡典故,将历史悲慨消解于永恒自然,体现宋人以理节情的审美特质。
以上为【酹江月灵岩弔古】的赏析。
辑评
1. 清·冯煦《蒿庵论词》:“高竹屋词与史邦卿皆祖清真,而《酹江月·灵岩》一阕,幽邃沉郁,殆有过之”
2. 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断云空锁愁寂’五字,有千钧之力”
3. 近代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风月荒凉’二语,不仅吊古,实寓伤今之思”
4. 薛砺若《宋词通论》:“高观国灵岩词,冷艳幽隽,‘青草埋香骨’句,凄恻动人”
5.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此首吊古词,以响屟廊、采香径等特定意象勾连今昔,结句空濛,神味无穷”
以上为【酹江月灵岩弔古】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