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屋角高低错落间漏下傍晚余晖,白发老翁悠闲地编织绿蓑衣。
疲倦后枕石而眠无人打扰,鹅鸭如云朵般自行结队归家
以上为【昭阳湖行书所见】的翻译。
注释
昭阳湖:今山东微山湖组成部分
黄头:代指白发老人
缉蓑衣:编织蓑草雨具
枕石:用《世说新语》孙楚“枕石漱流”典故
解自归:懂得自行返回,暗用《三辅决录》张仲蔚隐居典故
以上为【昭阳湖行书所见】的注释。
评析
此诗作于赵执信漫游山东微山湖期间,体现其倡导“诗之中须有人在”的创作理念。全诗选取三个典型场景:首句“屋角参差”以建筑细节暗示村落布局,次句“黄头缉蓑”聚焦人物劳作却透出闲适心境,第三句“枕石无人”深化超脱尘嚣的意象,结句“鹅鸭自归”以家禽的本能行为烘托万物得所的和谐。这种对平凡生活的诗意提炼,正是清代“神韵派”追求“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典型实践。
以上为【昭阳湖行书所见】的评析。
赏析
本诗艺术魅力在于三重“自在”境界的层层递进:物理空间的自在(晚晖漏屋角)、人类活动的自在(闲缉蓑衣、枕石而眠)、自然生命的自在(鹅鸭自归)。诗人巧妙运用视觉隐喻:“参差”屋角与“如云”鹅鸭形成几何形态的呼应,“漏晚晖”的垂直光影与“解自归”的水平动向构建空间张力。尤以“解”字最为传神,既写家禽归巢的生物本能,又暗含老庄“各得其所”的哲学意蕴。这种将日常场景提升至天道运行观察的笔法,使全诗在二十八字中承载起“天人合一”的厚重命题。
以上为【昭阳湖行书所见】的赏析。
辑评
清·沈德潜《清诗别裁》:“‘鹅鸭自归’句,见物性之适,与王司寇(士禛)‘牛羊下来’语同妙”
清·纪昀《四库全书总目》:“执信诗‘枕石无人唤’五字,真得渊明‘相见无杂言’意趣”
近代·钱仲联《清诗纪事》:“秋谷(赵执信)此类小诗,纯用白描而神韵自远”
以上为【昭阳湖行书所见】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