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解读经典诗词,感受字里行间的意境与情感。
dé xiāo wén míng jì zì zuò cǎo shū zhì。
得萧文明寄自作草书至。
chén xiàn zhāng。
陈献章。
cǎo shèng liú qíng lèi shí chūn,
草圣留情累十春,
xī xī mù mù guǒ hé rén。
熙熙穆穆果何人。
rú jīn dào chù zhāng dōng hǎi,
如今到处张东海,
chú shì tán shēng jiě shí zhēn。
除是谭生解识真。
以上为得萧文明寄自作草书至的拼音版。
陈献章 · 明代 · 诗
津头看水坐成痴,天地闲人我却知。此日江山初见子,向来风韵更因谁。春波荡柳舟难系,晓树啼莺枕欲欹。
家国不分无二门,君今与我皆忘言。五伦首重君臣义,一体元同骨肉恩。长养嘉苗休失实,剪除恶木不留根。
种子蓖麻合种瓜,青山周折两三家。老夫来搆茅茨毕,别种秋风一径花。
两脚著地此何关,白云与尔同去还。正当海阔天高处,不离区区跬步间。
君去庐山几度春,君来不来桃花新。花日喜逢黄别驾,共对庐山说故人。
西山对面说河图,远志谁将小草呼。今古圣贤不同调,各留一影落堪舆。
天涯四尺不封坟,一去凤山三十春。莫辞更向山前问,恐有渔樵是异人。
一日之雅亦为哀,钟淑相随入夜台。此生未了男儿事,也向扶胥打坐来。
苏轼 · 宋代 · 诗
簿书常苦百忧集,樽酒今应一笑开。京兆从教思广汉,会稽聊喜得方回。
朱熹 · 宋代 · 诗
久矣安岑寂,山栖恨不深。谩将门自掩,那有客相寻。炙背迎朝景,加趺度夕阴。
王守仁 · 明代 · 文
马子莘问:“‘修道之教’,旧说谓圣人品节吾性之固有,以为法于天下,若礼、乐、刑、政之属。此意如何?”先生曰:“道即性即命,本是完完全全,增减不得,不假修饰的,何须要圣人品节?却是不完全的物件!礼、乐、刑、政是治天下之法,固亦可谓之教,但不是子思本旨。若如先儒之说,下面由教入道的,缘何舍了圣人礼、乐、刑、政之教,别说出一段戒慎恐惧工夫?却是圣人之教为虚设矣。
张孝祥 · 宋代 · 诗
阅世波流险未涯,爱君悃愊静无华。高门自惜联三㦸,飞佩何当乞九霞。乔木世臣馀故国,采蘋齐女甚宜家。
刘克庄 · 宋代 · 诗
赵室儒英盍聚奎,奈何白首钓磻溪。不通光范门前谒,□较征西墓上题。晚节画工图广受,高文太史序重黎。
方干 · 唐代 · 诗
功成犹自更行春,塞路旌旗十里尘。只用篇章为教化,不知夷夏望陶钧。金章照耀浮光动,玉面生狞细步匀。
乾隆 · 清代 · 诗
金阊清晓放舟行,宝带春风波漾轻。孔五十三易疏泄,涨痕犹见与桥平。
刘子翚 · 宋代 · 诗
斋居雅意与谁论,会见依光沐宠恩。惭愧野人欺我懒,相招炙背坐松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