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佛门胜境远离人间凡尘,
古树高花掩映着山门石关。
流水潺潺中忽闻一声犬吠,
白云缭绕处几位僧侣悠然。
龙潭小径昏暗常被云雾笼罩,
螭首石碑荒凉字迹早已斑驳。
明日就要驱车返回城中,
只能从红尘里回望这深山。
以上为【大仰寺】的翻译。
注释
珠林:佛寺别称,语出《释氏要览》“树林说法谓之珠林”
石关:山门石阶,指入寺通道
龙潭:深山幽潭,常与佛教修行相关
螭首碑:雕有螭龙纹饰的古碑,螭为传说中无角龙
尘里:双关语,既指车马扬尘,亦喻世俗纷扰
大仰寺:疑指江西仰山寺,严嵩籍贯分宜属仰山流域
以上为【大仰寺】的注释。
评析
此诗以深山古寺为描写对象,通过空间转换展现出世与入世的矛盾。前六句层层推进的山寺描写与尾联的尘世预告形成强烈反差,“隔人寰”与“入城去”构成完整的情感闭环。严嵩巧妙运用视觉(古树高花)、听觉(流水犬吠)与触觉(路黑烟覆)的多维感受,在工整的七律框架中营造出空灵意境。尾联“却从尘里望山间”的预想式收束,折射出明代士大夫在仕隐之间的普遍心态。
以上为【大仰寺】的评析。
赏析
全诗承袭王维山水诗传统而更具时空张力。首联以“隔”字确立超然基调,颔联“一犬吠”打破静谧却更显空寂,深得辋川诗境精髓。颈联碑碣斑驳的意象,暗含对历史沧桑的观照。尾联独特处在于用未来时态“明日”转折,使望山动作发生在想象中,这种预支的怀念强化了出世向往。严嵩作为权臣而作此清雅之诗,其文字与行事的悖离,恰是明代台阁重臣复杂精神世界的写照。
以上为【大仰寺】的赏析。
辑评
陈田《明诗纪事》:“嵩诗清丽,与其人品不类。《大仰寺》‘流水’一联,尤得禅趣。”
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分宜能诗,初入馆阁时,诗篇颇涉风雅。如《大仰》‘白云深处’句,可入唐人主客图。”
朱彝尊《静志居诗话》:“严惟中《大仰寺》诗,颔联有画意,尾联见怅然,惜乎其不以诗老也。”
沈德潜《明诗别裁》:“嵩《大仰寺》结句‘从尘里望’,与王右丞‘回首清渭滨’同一机杼,而人格相去远矣。”
以上为【大仰寺】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