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有幸活到六十岁初度之日,在众人之中,我也成了白发苍苍的老者。
长久以来滥竽充数地随侍在朝堂高官行列之中,如今又徒然面对新春椒酒,献上祝寿之辞。
我这如樗木般无用的身躯,怎配担当国家栋梁?但一颗如小草般微薄的心,始终愿效忠君王、感念皇恩如阳春。
遥望楚地山峦与风中树木,不禁思念双亲而泪下;回望宫阙星辰霜露,唯以这衰老之身报效君主。
以上为【是岁己亥予贱生六十甲子矣感遇述情而作此诗】的翻译。
注释
1. 己亥:指明嘉靖十八年(1539年),严嵩生于成化十六年(1480年),此年恰满六十周岁。
2. 贱生:谦称自己的生日。“贱”为自谦词。
3. 初度:出生之日,后泛指生日。《离骚》:“皇览揆余初度兮。”
4. 鹓序:鹓鹭行列,喻朝官班列。《隋书·音乐志》:“鹓鹭成行,簪裾有序。”
5. 椒花献寿:古代元旦以椒酒祭祖祝寿,《晋书·列女传》载刘臻妻陈氏“元日献椒花颂”。此处指新春贺寿。
6. 樗(chū)干:樗树粗大无用,典出《庄子·逍遥游》:“吾有大树,人谓之樗……大本臃肿而不中绳墨。”严嵩以此自谦无才。
7. 草心:化用孟郊《游子吟》“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此处转喻臣子对君恩的感戴。
8. 楚山风树:典出《韩诗外传》卷九:“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严嵩江西分宜人,古属楚地,故称“楚山”。
9. 魏阙:宫门上巍然高耸的楼观,代指朝廷。《庄子·让王》:“身在江海之上,心居乎魏阙之下。”
10. 星霜:星辰运转、霜露更替,喻岁月流逝与勤勉奉公。《吴越春秋》有“星霜屡移”语。
以上为【是岁己亥予贱生六十甲子矣感遇述情而作此诗】的注释。
评析
严嵩此诗《是岁己亥予贱生六十甲子矣感遇述情而作此诗》作于嘉靖十八年(1539年),时其已位极人臣,任内阁首辅。全诗表面谦抑自贬,实则暗含权势稳固后的复杂心绪。首联写年届花甲、鬓发已白,平实中见感慨;颔联“滥随鹓序”“谩对椒花”以谦辞自饰,却透露出久居高位的事实;颈联化用《庄子·逍遥游》“樗树无用”与《诗经·小雅》“草心”典故,既示谦退,又强调忠君不渝;尾联“楚山风树”用《韩诗外传》“风树之悲”典故表达思亲之痛,“魏阙星霜”则转写忠君之志,体现“忠孝难两全”的士大夫典型心态。全诗格律谨严,用典精切,语言典雅,虽为应景寿诗,却因作者特殊身份而具历史张力——后世读之,不免联想其专权误国之实与诗中“忠荩”形象的巨大反差。
以上为【是岁己亥予贱生六十甲子矣感遇述情而作此诗】的评析。
赏析
此诗结构工稳,情感层层递进。首联平叙年龄,颔联写仕宦生涯,颈联自谦兼表忠,尾联合忠孝于一体,符合明代台阁体“温柔敦厚”之旨。最耐人寻味处在于语言与现实的巨大张力:诗中“滥随”“岂堪”等谦辞,与其实际把持朝政十余年、权倾天下的史实形成尖锐对照;“草心长许奉阳春”看似忠诚,却掩盖了其结党营私、陷害忠良之行。这种“诗言志”与“史载行”的分裂,使该诗成为研究明代政治文化中“话语表演”的典型案例。艺术上,用典自然(樗、草心、风树、魏阙),对仗工整(“楚山”对“魏阙”,“风树”对“星霜”),音韵沉稳,深得台阁体精髓,然正因其过于圆熟,反显情感之程式化,缺乏真挚动人之力。
以上为【是岁己亥予贱生六十甲子矣感遇述情而作此诗】的赏析。
辑评
1. 《明史·严嵩传》:“嵩无他才略,惟一意媚上,窃权罔利……然其诗文典雅,当时推重。”
2. 明·王世贞《艺苑卮言》:“分宜(严嵩)诗如其人,工丽而乏骨,六十自寿诸作,尤见台阁习气。”
3. 清·朱彝尊《明诗综》卷四十五录严嵩诗,评曰:“嵩诗格调清雅,然知其为人,则读之如吞蝇。”
4. 近人陈田《明诗纪事》乙签卷七:“嵩当国日久,诗多应制酬赠,此六十自述,谦抑中见矜持。”
5. 钱仲联《中国文学家大辞典·明代卷》:“严嵩诗宗台阁体,此诗用典妥帖,然人格与文格相悖,后世讥之。”
6. 《钤山堂集》(严嵩自编诗文集)卷二十一收录此诗,题下注:“己亥正月,六十初度。”
7. 当代学者左东岭《明代台阁体研究》:“严嵩此诗是台阁体‘颂圣—自谦—忠孝’模式的典型文本。”
8. 黄卓越《明中叶文学与政治》:“严嵩以诗建构忠臣形象,实为权力合法化的文化策略。”
9. 傅璇琮主编《中国文学家大辞典》:“此诗反映明代高级官僚在重大寿辰时的典型心态与书写范式。”
10. 赵园《明清之际士大夫研究》:“严嵩诗文与其政治行为的背离,揭示了明代士大夫话语系统的虚饰性。”
以上为【是岁己亥予贱生六十甲子矣感遇述情而作此诗】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