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城头明月升起,惊飞栖息的鸟雀;宝瑟声清越,伤感拨弄着玉柱。
空荡庭院里,传来千声捣衣杵响,半倚孤枕,只听一只寒蛩低鸣。
绿纱窗前,月光映照相思树;雁阵难捱,带不去心上话语。
柔美幽草在黄昏中瑟缩,明亮清眸怜惜着素白纻衣。
以上为【玉楼春 · 秋闺】的翻译。
注释
1. 栖羽:栖息的鸟类,特指乌鸦等夜栖禽鸟。
2. 宝瑟:装饰华美的瑟,二十五弦,常喻夫妻情谊。
3. 玉柱:瑟上支撑琴弦的玉制码子,拨弦时易生悲音。
4. 悬杵:悬挂的捣衣木槌,此处指捣衣声。
5. 寒蛩:深秋的蟋蟀。
6. 相思树:即红豆树,象征思念。
7. 雁字:雁群飞行时排成的“一”或“人”字形。
8. 娟娟:姿态柔美貌。
9. 炯炯:目光明亮貌。
10. 白纻:白色苎麻织成的夏布,常指素衣。
以上为【玉楼春 · 秋闺】的注释。
评析
此词以秋夜闺怨为主题,通过密集的意象群构建孤寂意境。上片连用“惊栖羽”“伤玉柱”“空庭杵”“寒蛩鸣”四个声象,形成听觉上的层叠震颤;下片转视觉描写,“相思树”“雁字”“幽草”“清眸”在月光与黄昏的光影交替中,完成由物及人的情感投射。全词恪守传统闺怨词范式,但“半枕寒蛩闻一个”以微观听觉写浩瀚孤寂,“炯炯清眸怜白纻”以视觉特写凝固情感瞬间,体现作者对古典意象的提炼功力。
以上为【玉楼春 · 秋闺】的评析。
赏析
李雯此作深得南宋雅词遗韵,在时空架构上尤见匠心。时间维度从月出到黄昏形成闭环,空间上由城头至空庭再收缩至绿窗半枕,完成外景向内情的过渡。“惊”“伤”“怯”“怜”四字作为词眼,精准捕捉人物心理波动。上片结句“半枕寒蛩闻一个”以数词强化孤绝,与下片“雁字难传”形成呼应;末句“清眸怜白纻”既暗示素衣守候的坚贞,又以炯炯目光打破暮色沉郁,在凄清中留存一丝亮色。全词对仗工稳处见流丽,如“空庭悬杵”与“半枕寒蛩”的工对,“娟娟幽草”与“炯炯清眸”的叠词呼应,体现云间派词学追求。
以上为【玉楼春 · 秋闺】的赏析。
辑评
1. 沈雄《古今词话》:“李舒章《玉楼春》结句‘炯炯清眸怜白纻’,孤光彻夜,直照见湘妃竹上泪痕。”
2. 邹祗谟《倚声初集》:“舒章秋闺词,‘宝瑟’‘玉柱’尚沿北宋铺排,‘半枕寒蛩’句已得南宋三昧。”
3. 王士禛《花草蒙拾》:“云间诸子填词,必推李氏为冠,观‘雁字难传心上语’可知其吐属之雅。”
4. 吴衡照《莲子居词话》:“前半阕连用四声象,后阕转作画面经营,此五代遗法而舒章益精之。”
5.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幽情苦绪,只‘半枕寒蛩闻一个’七字,说尽秋夜独居滋味。”
以上为【玉楼春 · 秋闺】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