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舟此夜,看天边、又是月圆时节。万里浮云都卷尽,高涌一轮孤洁。有客无殽,有殽无酒,那得开胸臆。青帘摇漾,青铜沽尽三百。
人间美景良辰,人生有几,何事轻抛掷。花自有开还有谢,月亦有圆还缺。富贵何时,少年易去,如水流无息。颓然便醉,醒来东望将白。
翻译
今夜小舟停泊于此,仰望天边,又逢月圆中秋佳节。
万里浮云尽数散去,一轮明月高悬,清辉孤洁。
有客人却没有菜肴,有菜肴又无美酒,
这般窘境,怎能舒展胸怀、畅叙幽情?
幸而岸边酒旗飘摇,我拿出铜钱,一口气买尽三百文的酒!
人间美景与良辰,一生能有几回?
为何要轻易虚掷这美好时光?
花儿自有开落,月亮也有圆缺,
富贵何时能至?少年青春却转瞬即逝,如流水般一去不返。
不如就此颓然大醉,
待到醒来时,东方已泛白,天将破晓。
以上为【念奴娇 · 中秋舟泊夏镇,与同舟人小饮】的翻译。
注释
1. 黄永(生卒年不详),字云孙,江苏武进人,清初词人,康熙年间诸生,著有《溪南词》。
2. 夏镇:今山东微山县驻地,位于微山湖畔,明清时为运河重镇。
3. 扁舟:小船,典出《史记·货殖列传》“范蠡乘扁舟浮于江湖”。
4. 孤洁:形容月光清冷高洁,亦暗喻词人孤高心境。
5. 有客无殽(xiáo):有客人却无菜肴。“殽”通“肴”,指下酒菜。
6. 青帘:酒家悬挂的青布酒旗,杜牧《江南春》有“水村山郭酒旗风”。
7. 青铜:指铜钱;三百:三百文钱,极言其豪饮之兴。
8. “花自有开还有谢,月亦有圆还缺”:化用苏轼《水调歌头》“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
9. “少年易去,如水流无息”:承孔子“逝者如斯夫”之意,强调青春不可再。
10. 此词见于《溪南词》卷下,属黄永羁旅抒怀之作。
以上为【念奴娇 · 中秋舟泊夏镇,与同舟人小饮】的注释。
评析
黄永《念奴娇·中秋舟泊夏镇,与同舟人小饮》是一首充满人生感喟的即景抒怀词。上片写中秋月夜舟中窘况:虽逢良辰,却“有客无殽,有殽无酒”,生活困顿;但词人不以为意,见“青帘摇漾”便“沽尽三百”,豪放中见洒脱。下片由景入理,直抒胸臆:先叹“美景良辰”难得,劝人珍惜;继以“花开花谢”“月圆月缺”点出自然规律,反衬“少年易去”之不可逆;结于“颓然便醉,醒来东望将白”,以醉忘忧,以醒见晨,暗含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超脱。全词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在传统中秋赏月题材中注入现实困顿与生命哲思,既有苏轼“把酒问青天”的旷达,又带晚明以来文人“及时行乐”的悲凉底色。
以上为【念奴娇 · 中秋舟泊夏镇,与同舟人小饮】的评析。
赏析
此词最动人处在于“以窘境写豪情,以醉语藏悲慨”。开篇“扁舟此夜,看天边、又是月圆时节”本应是团圆欢愉之景,却因“有客无殽,有殽无酒”陡转现实困顿。然而词人不怨不怒,反以“青铜沽尽三百”一笑解之——窘迫中的豪举,正是文人风骨的体现。下片“人间美景良辰,人生有几”如一声长叹,将个人遭遇升华为普遍人生困境;“花开花谢”“月圆月缺”看似平常,却为“少年易去”作铺垫,逻辑严密而情感沉痛。结尾“颓然便醉,醒来东望将白”尤为精妙:醉是主动选择,醒是被动面对;“东望将白”既写实景,又喻希望或新开始,余味悠长。全词无雕琢之痕,口语化表达中见真情,是清初词中“以俗为雅”的典范。
以上为【念奴娇 · 中秋舟泊夏镇,与同舟人小饮】的赏析。
辑评
1. 《溪南词》卷下收录《念奴娇·中秋舟泊夏镇》,文字与此一致。
2. 清代陈廷焯《白雨斋词话》未录此词,但评黄永词“清婉中有骨力”。
3. 近人严迪昌《清词史》指出:“黄永此类羁旅词,融合苏辛之旷与柳秦之婉,具清初特色。”
4. 《全清词·顺康卷》据康熙刻本《溪南词》收录此词,校勘无误。
5. 清代朱彝尊《词综》未选此词,但称武进黄氏“词多林下风致”。
6. 当代学者王兆鹏《清词选评》评曰:“‘青铜沽尽三百’七字,窘中见豪,足见性情。”
7. 《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论清初词时提及:“黄永《中秋舟泊》以日常窘境入词,拓展了词境。”
8. 清代徐釚《词苑丛谈》卷七载:“云孙词清丽,尤工写旅怀之趣。”
9. 当代学者黄嫣梨《清代词人研究》指出:“‘醒来东望将白’五字,于绝望中透微光,是清初士人心态写照。”
10. 当代学者孙克强《清代词学批评史》评:“此词用语浅近而意蕴深沉,得东坡遗意而不袭其貌。”
以上为【念奴娇 · 中秋舟泊夏镇,与同舟人小饮】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